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八章 秦汉之际(第6/6页)

此后战争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尽汉三年九月。在这一阶段,汉正面大败,而侧面猛进。在正面,汉失荥阳成皋(并在今河南成皋县境,荥阳在东,成皋在西)。刘季先后从荥阳成皋突围先遁。其出荥阳时,将军纪信假扮着他,从东门出,以诳楚军,他才得从西门逃走,纪信因此被烧杀。在侧面,韩信取赵。先是,张耳败走,投奔汉。刘季微时曾为张耳客,因善待之。及会诸侯兵伐楚,求助于赵,陈余以汉杀张耳为条件。刘季把一个貌似张耳的人杀了,拿首级送去,除余才派兵相助。后来陈余闻得张耳未死,便绝汉。汉使韩信击赵,杀陈余。在这阶段,还有两件大事可纪。其一,楚将九江王英布先已离心,又受了汉所遣辩士的诱说,遂举九江降汉。英布旋被项羽击败,只身逃入汉,但项羽已失去一有力的臂助了。其二,项羽中了汉的反间计,对一向最得力的谋臣范增起了猜疑,范增愤而告退,归近彭城,疽发背死。

第二阶段尽汉四年九月。在这一阶段,韩信南下取齐,楚军援齐大败,韩信遂定齐地;而彭越(于田荣死后归汉)为汉守魏地,时出游兵断楚粮道,荥阳成皋的楚军大窘;项羽抽军自领回击彭越,汉乘机收复成皋,并进围荥阳。项羽引兵还广武(在荥阳附近,荥泽与汜水之间)与汉相持数月。项羽前方粮绌,后方又受韩信的抄袭,想和汉决一死战,而汉按兵不出,只得与汉约和。约定楚汉中分天下,以鸿沟(在广武荥泽间)为界准,其东属楚,其西属汉;楚放还前所掳汉王之父及妻。约成,项羽便罢兵东归。

以下入最后阶级。初时刘季也打算罢兵西归,张良等力劝乘势灭楚。五年十月,汉追击项羽军于固陵(今河南淮阳县西北)大败之。刘季约韩信彭越会师,而二人不至。先是韩信既定齐自请立为齐王,刘季忍怒许之,彭越只拜魏相国。至是张良献计:韩信故乡在楚,指望做楚王;彭越据魏地亦指望做魏王;若能牺牲楚魏地的一部分,许与他们,他们必然效命。刘季依计,二人立即会师。十一月,汉遣别将渡淮围寿春,又诱降楚舒城守将,使以舒屠六。十二月,项羽至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兵少食尽,汉军围之数重。项羽率八百余骑溃围而出,所当辟易:到了长江西岸的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浦)只剩下二十六骑。乌江渡口单摆着一只小船。乌江亭长请他立即下渡。说道:“江东虽小,也有几千里地,几十万人;现在只有这一只船,汉兵即使追来,也无法飞渡。”项羽说:“我当初领江东子弟八千,渡江西去,如今无一人归还,即使江东父老怜恤我,奉我为王,我也有何面目再见他们?他们即使不说话,难道我不问心有愧?”于是把所乘的骓马赏给了亭长,令他先走。自与从人步行,持短兵接战。他连接杀了几百人,身上受了十几伤,然后拔剑自刎。

正月,汉王立韩信为楚王,领淮北,都下邳;立彭越为梁王,领魏地,都定陶。随后,诸侯向汉王上了一封献进书如下:

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吴芮(项羽所立,旋废之),赵王张敖(汉立张耳为赵王,先是已死,其子敖嗣),燕王臧荼昧死再拜言:大王陛下,先时秦为无道,天下诛之,大王先得秦王,定关中,于天下功最多。存亡定危,救败继绝,以安万民,功盛德厚,又加惠于诸侯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地分已定,而位号比似无上下之分,大王功德之著于后世不宣。昧死再拜上皇帝尊号。

刘季经过一番逊让之后,于二月即皇帝位于定陶附近的汜水之南。是月封吴芮为长沙王,领长沙、象郡、桂林、南海四郡;又封故粤王无诸(秦所废,后从诸侯伐秦)为闽粤王,领闽中地。初定都洛阳,五月迁都于长安。

刘季做了七年皇帝(公元前202至前195年)而死,庙号太祖高皇帝(《广阳杂记》卷二:“考得高祖起沛年四十八,崩时年六十三。”不知何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