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话连篇番外——梅花冢2(第7/9页)
我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说:“啊……他们,没有回来过?”
那两人对看了一眼摇了摇头,随后问道:“你们说谁死了,怎么回事?”
我愣在那里没有了反应,白翌说了一些话,但是我没有听进去。我脑海里只有一个问题,如果一直没有人来住,那两个一大一小的算是什么,鬼么?
我们最后还是报了警,警察很快地就来到了那栋老宅子,里面那个挂在房梁上的老头也没有消失,他被放了下来用车子运走了,警察说老人应该是自杀,在他的口袋里发现了一封遗书,上面说是为了不让后辈因为自己的绝症而浪费医药费什么的。警察问我们怎么来到这里,我们说是为了他在我们这里卖过东西,我们有些问题要问他,所以才会问道这个老宅来,警察拿走了那支钗子,让我们中的一个去录口供。白翌说他去,我和六子两个人回到了招待所,各自洗了一个热水澡。
老板一听真的有尸体,也开始好奇起来,让我们给他讲讲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也一肚子的疑问,这些事情断断续续地发生,却没有一个完整的链接串起来。我问道:“这个宅子对面的山丘据说闹鬼?”
老板点头道:“是啊,闹鬼啊。”
我接着问:“是不是一个穿着明显是明代衣服的女鬼?”
他又点了点头,眯着眼睛开始回想起老一辈留下来的传说,他给我们倒上了一杯茶,然后徐徐道来。
这是老一辈留下的传说,其实有好几个版本了,但是老板所说的却是姚家人口中流传出来的。那是发生在大明朝灭亡,而南明摇摇欲坠之时。那个时候估计是清顺治初,南方一带依然属于南明统治,这里的人依然是按照明朝遗留下来的族制生活,男不剃头,也不身着满服。而大多数的富贵地主也都是明朝时期遗留下来的官僚阶级,大明朝是官僚和宦官最猖獗放肆的一个朝代,国家的大部分财政都掌握在这些人的手里,当年李自成进京,建立大顺政权,颁布了“巨室助饷”的命令,很多官僚地主都偷偷南迁,来到现在的南京或者嘉善地区定居,形成了与清朝,大顺三足鼎立的局势。
而在这里一带,最富有最具权势的就要数周氏家族,故事的主人公则是周家三小姐,名字已经不知道了,只知道乳名唤做萱萱。萱萱那年跟着父亲举家迁徙,来到这里定居,周家又重金修造了豪宅,想要在南明的庇护下再过以前那种朱门酒肉的生活。此时萱萱年方二七左右,和一般大家闺秀一样,足不出户,但是也需要读书识字,而教她的则是周家的远亲,姚家的独子。乱世书生百无用,这姚家儿子虽然有一腔报国复国之心,但是那些圣人贤书,并没有给他多大的帮助。
所以姚家儿子只有在这里教教还是少女的周萱萱识字念书,一心的抱负也只是徒劳空想罢了。不过他与这个女孩关系很好,这种好感很快就超越了先生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但是那个时候不是男欢女爱的年代,他们也只是偶尔来到附近的梅山游玩。这也是很多下人跟着的,根本没有什么男女独处的时间,双方的好感也只是通过眼神,通过丢手帕来眉目传情。
少女芳心暗许,才子也心有爱意,通过书信、通过知心丫鬟的牵引,二人就定了这段情分。当然不会是像我们现代的,表白了就急着上床。少女给了姚家儿子自己最喜欢的发钗,书生臭脾气,说这种金石之物做定情信物少了份真情,少女当即咬破了自己的小手指滴了一滴血在这玉钗的梅花上,意思就是说这东西有了我的血液,就能代表我这个人了。姚家儿子见小姐如此深情,感动得一塌糊涂,便许诺一生相伴。少女那年也就才十四岁,其实也就是个大闺女,她伸出滴血的小手指,要与姚家儿子打钩发誓,说考取功名的时候,用八抬大轿娶她过门。其实按照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想要用手碰一碰这男子的手,在过去那等级和打啵是一个概念了,可想少女是有多心仪这公子。
本来才子佳人惬意非常,但是顺治二年,多尔衮下令“削发令”,命令十天之内,全国百姓一律剃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事大大伤害了明朝遗民的自尊。清嘉定知县强制剃发,起义顿时爆发。城郊居民一呼而起,敲了衙门府的大门,对此进行了激烈地抗战。嘉定人公推黄淳耀、侯峒曾出面领导抗清,许多周边地区有报国之心的明朝遗民都加入了这次起义。姚家儿子便也想要去,他不顾年迈老母的苦苦哀求,还是毅然决然地去了嘉定,临走的时候都没来得及和萱萱见上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