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潜入法务部监狱(第7/13页)
在撂倒两个守门的狱卒后,胡客为了抢时间,没有处理尸体,而是直接用问天削断挂锁,双手一推,铁门应声而开。
铁门一开,监狱内部的景象便呈现在胡客眼前。
监狱内并非胡客想象中那般阴森晦暗,反而火光通明。一个个火盆间距均匀地分布着,照亮了狱道以及两侧的铁牢。
放眼望去,十几间铁牢尽收眼底,每间铁牢内都关押了数个蓬头垢面的囚犯。几个狱卒腰间悬刀,正有些懈怠地在狱道内巡逻,听到铁门打开的声音,全都转过头来,吃惊地望着突然出现在门口的陌生人。
胡客本以为法务部监狱内必定警戒森严,没想到一路闯入,竟没有遇到任何像样的阻碍,就连关押囚犯的监狱内部,也只有零星的几个狱卒在巡逻。
胡客没有给这几个狱卒任何思考的时间,脚底下一蹬,身子向前倾斜,犹如离弦之箭般扑掠而去。
几个狱卒这时才反应过来,慌忙拔刀迎敌。但胡客仿若一道黑色闪电,避开刀锋,从几个狱卒之间穿过,没有给对方留下任何活命的机会。
几个狱卒砰然倒地后,胡客收回问天,沉声问道:“谁是汪精卫?”
声音虽然低沉,但在寂静无声的监狱内却尤为清晰。
胡客连问了两遍,可是十几间铁牢里,竟没有一个囚犯做出回应。
胡客环眼望向四周,原本想寻找汪精卫等人被关在哪里,可是这一圈望过来,心头却悚然一震。
十几间铁牢总共关押了数十个囚犯,此时此刻,这些囚犯全都默不作声,只是用恶狠狠的目光,直直地盯着胡客。
正常情况下,被关押在监狱中的囚犯,亲眼目睹狱卒被杀,必然会大肆起哄。但此时胡客所面对的场景却完全相反,不仅没有出现起哄的状况,反而四面八方鸦雀无声。如果只是零星几个囚犯不作声,倒还说得过去,可数十个囚犯全都不约而同地闭上了嘴,用全然一致的凶狠目光齐刷刷地盯着胡客,这就绝对不是正常的事情了。
胡客望完一圈,目光立刻定格在了身边一间铁牢的牢门上。
牢门没有挂锁上铁闩,也就是说,牢门保持着打开的状态。这意味着,铁牢内的囚犯可以随时自由出入。
胡客扫了一眼,发现监狱内十几间铁牢的牢门,全都没有上锁。
一瞬之间,胡客知道自己落入了圈套!
就在胡客刚刚回过神来时,铁牢内不知谁发了一声喊,数十个囚犯猛然间一起动了!
草席被掀了起来,藏在下面的火枪被抽出,牢门一扇扇地推开,数十个囚犯如同黑压压的潮水疯涌而出。这些囚犯动作敏捷,虽然人多地窄,却没有丝毫混乱,足见平日里训练有素。他们将位于狱道中段的胡客严严实实地围住,个个神色肃然,枪口全都抬起,无一例外地对准了胡客。
这些囚犯自然不是真正的囚犯,而是京师警察厅的巡警假扮的。
此次转监,善耆的确使用了三个替身,不久之前被押上骡车转往民政部监狱的,正是挑选出来的替身。但在使用替身的同时,善耆还玩了一个花招。
自从汪精卫被捕后,善耆数次与之聊谈,从此对革命党人刮目相看。他以前认为革命党人都是徒有一腔热血的鲁莽之辈,现在却知道革命党人中不乏真正的才智之士,因此在准备应对革命党人劫囚一事上,他丝毫不敢掉以轻心。他担心革命党人猜到他的替身之计,一旦革命党人兵分两路,一方面对付转监队伍,另一方面打法务部监狱的主意,首尾同时发难,到时可就不好应对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在决定使用替身的同时,善耆额外动了一点脑筋。
在张贴转监告示的前一晚,善耆命令将法务部监狱中的所有在押囚犯,连同汪精卫等人在内,连夜秘密转至民政部监狱进行关押,只留下三个替身在法务部监狱内待用。这一手安排极为隐秘,连程家柽都没有收到任何风声。
到了转监这一天,京师警察厅遵照善耆的命令,一方面派出大量人手牢牢保护转监队伍,随时准备对付半途劫囚的革命党人,另一方面则调遣数十个精干巡警,假扮成囚犯,埋伏在法务部监狱的十几间铁牢里。如果革命党人猜到了清廷在转监时使用替身,并不上当,反而闯进法务部监狱劫囚的话,这些埋伏的巡警正好对革命党人来个瓮中捉鳖。
杜心五没有料到善耆竟有如此缜密的心思。事实上杜心五并非智囊类的人物,即便让他置身于肃亲王的位置上,以他的头脑,也很难想得出如此详尽周密的套中套安排。
杜心五等人在狱门外的街道上制造混乱,待胡客溜入狱门后,便迅速地散去,分为四组守在附近四条街上,准备接应胡客。杜心五等人却不知道,胡客却因为杜心五事前的考虑不周,在闯进监狱后,已经陷入了数十个巡警的重重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