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潜入法务部监狱(第12/13页)
“那肃王爷在着急什么?”
“我们进去说。”
走入青瓦小房,待青衣先生关好房门后,善耆便将手中的布裹放到桌上,打开对角,取出了收缴得来的问天和鳞刺。“先生要找的人,”他说,“眼下已经抓住了。”
青衣先生的眼睛微微一亮:“三年前的那个人?”
善耆点头道:“正是!”
三年前的一天,善耆办完公务回府,走进书房看书,却被两个突然出现的蒙面人挟住,逼问胡启立的下落。善耆辨出两个蒙面人是一男一女,但看不到长相,只是对男蒙面人的眼神印象深刻。当时男蒙面人的眼神凛冽森然,令他后背不由自主地怵然发麻。想不到三年之后,在法务部监狱里,他竟然撞见了一模一样的、能令他背脊生寒的眼神。
站在善耆对面的青衣先生,正是销声匿迹了多年的胡启立。
当年睚和眦死后,十二死士全数覆灭,依靠冬青子的掩护,胡启立得以全身而退,逃离了上海。
失去了十二死士的辅佐,再加上自身腿脚残疾,胡启立根本没有能力与胡客正面对抗。当时胡客正千方百计地搜寻他的下落,他只好择一偏僻之地,隐形匿迹,暂且躲藏起来。绍兴府和天口赌台的两次围杀,都没能置胡客于死地,反而折损了十二死士,令胡启立损失惨重,胡启立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重新组织人手,积蓄力量,以便再次对胡客发起致命一击。他认定鳞刺和十字落在了胡客的手上,因此绝不会就此放弃对胡客的追杀。
躲藏对于胡启立而言,可谓驾轻就熟。当年为了躲避刺客道的追杀,他曾在清泉县一躲就是二十一年。刺客道青者众多,且每一个青者都非善类,却依然寻他不到,胡客和姻婵以区区二人之力,更别提将他从茫茫人海当中揪出来了。
但是冬青子曾说过,只要鳞刺在胡客的手上,胡启立总有一天会主动找上门来。
这个期限是三年。
三年之中,胡启立最初躲藏于一地,后来逐渐在暗处展开行动。他通过活络刺客界和暗扎子界的人脉,最终与赏金榜的守榜人取得了联系,谈好了接通赏金榜的赏金。接着他乔装打扮入京,再入肃亲王府,与善耆见面,应允成为善耆府上的门客为善耆竭忠效力。但是他有效力的条件。他不要官位名声,只要真金白银,价码是二十万两白银。
善耆正为如何对付革命党人劫囚而愁眉不展,胡启立的到来正好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当年善耆帮胡启立接洽南洋商号,胡启立答应将来会替善耆办一件事作为回报,所以在了解清楚善耆面对的难题后,胡启立便开始帮善耆思索对策。只用了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胡启立就拟定出了一套完备的应对方案,其中明面上使用替身,暗地里却提前转移囚犯,并在保护转监队伍的同时于狱中暗设陷阱的万全之策,令善耆拍案叫绝。
善耆依照胡启立的方案行事,布下了天罗地网来对付劫囚的革命党人。作为回报,善耆亲自出面,从位于东交民巷的英商汇丰银行借款白银二十万两,交予胡启立使用。取得银款后,胡启立立即离京。在离京之前,他从善耆处得知,三年前曾有一男一女潜入肃亲王府,挟住善耆逼问他的下落。胡启立猜到这一男一女是胡客和姻婵,于是叮嘱善耆务必要小心这两人,并告诉善耆这两人和他有莫大的渊源,一旦发现两人的行踪,务必要告知于他。
胡启立离开京城后,马不停蹄地赶去会见守榜人,交付白银二十万两作为赏金,接通了以胡客为刺杀目标的赏金榜。暗扎子人手众多,眼线广布,尤其是北帮暗扎子,不乏一些心狠手辣的厉害人物,要对付胡客,暗扎子是眼下最好的选择。
胡启立知道,赏金榜一旦接通,胡客的舒坦日子就算到头了。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根本用不着暗扎子出手,胡客已经在他接通赏金榜的同时,在法务部监狱里栽了跟头。
自从刺客道覆灭后,胡启立想尽办法追杀胡客,一是为了解决胡客这个后患,二是为了得到鳞刺,比起前者来,后者更为重要。胡启立做梦都没想到,离开四天后再返回京城,他竟在善耆这里见到了梦寐以求的鳞刺。
这件他朝思暮想渴望得到的妖刃,竟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眼前,正应了那句老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他人在何处?”胡启立把目光从鳞刺和问天上挪开,抬头问道。
善耆答道:“今日劫囚的便是此人,眼下已被擒住,关在法务部监狱里。”
胡启立想了想,提出了一个要求:“肃王爷,我想要一张法务部监狱的通行令。”
“通行令就不必了。”善耆明白胡启立的意思,当即摘下了腰间的肃王玉佩,“这块玉比通行令更管用,先生拿着它,法务部监狱和内外城的警厅,大可随意出入,没人敢阻拦。”善耆顿了顿,又说,“此人被擒后一言不发,要从他嘴里挖出革命党人的消息,恐怕还要指望先生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