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13/27页)

“唉,他总是这个样子。”弗里奇无可奈何地笑着说,“真的有一些很不错的作品。我是认真的。”

“对,有一部特别好,讲的是一个男孩失去了他心爱的拖拉机。”布莱希特嘲笑道。活生生一个老顽童。

“我很愿意去参观。”亚力克斯礼貌地回应。

艾琳正朝他们走来——在此时于此地,而不是在回忆里,向他款款走来。他不知道该如何迎接对方?一个社交亲吻礼,还是一个拥抱?所有人都在看着,甚至连马库斯都在这圈人的边缘徘徊着不肯离去。

但艾琳知道。她抓住他的手,然后紧紧地握住,如拥抱般热情的姿态,却又不似拥抱那般亲密。

“啊,我亲爱的老朋友。”她声音轻颤,略带沙哑,动听如往日,“一晃都这么多年了。”

“原来你认识我们艾琳。”弗里奇说道。

“是的。”亚力克斯感受着艾琳掌心的温度。

艾琳微笑着。与几分钟前的对视不同,这个微笑是给在场众人看的,从容得体。

“我看起来变化大吗?”

亚力克斯摇头,笑道:“不,一点儿都没变。”

然而,还是有什么变了。当她走近身旁,岁月爬过她眼角的痕迹清晰可见,曾经火花闪烁的眼眸也变得稍许呆滞,脸庞瘦削了许多,略微松弛的皮肤令下巴看起来比从前圆肿了。

“你看到了吧,萨舍。”她对身旁的苏联人说道,“我跟你说的是真的,他认识我的时间比任何人都要长。”

“我一直都相信。”那人语气亲切,客气地伸手,自我介绍道,“我是亚历山大·马雅可夫斯基,欢迎你来到柏林。”

“今天到场的有两个亚历山大,搞得人晕头转向。所以,就叫他萨舍好了。”艾琳解释道。

马库斯转身正欲离开。

“马库斯,原来你也在这儿,真是太好了!亚力克斯,你还记得他吗?他是库尔特的弟弟。”

“我们刚刚才聊过。”

“哦?聊以前的事情吗?”她说得轻描淡写,却难以遮掩满心的好奇。

“没有,就随便聊了聊大家过去都发生了些什么,还有询问下近况。”亚力克斯说道,“真是好长一段时间了。”

“只可惜,不都是愉快的故事。”马库斯感慨道。

“谁说历史会令人愉快?”布莱希特接话道。手里捏着烟蒂,仍有烟雾萦绕。

“但回家总是开心的事情。”马雅可夫斯基再次将话题转回到亚力克斯身上。

“是啊,而且现在都成大人物了。”艾琳说道,“我的老朋友。”“老朋友”,这个词令她的声音又一次变得喑哑。

“是文化联盟的荣幸。”马丁在旁边插话道。

“既然他是你的老朋友,”弗里奇对艾琳说道,“那你劝劝他,让他过来和我们一起工作。”

“你觉得他会听我的?我觉得我现在对他已经没有什么影响力了。”说着,抬眼看了亚力克斯一下,“真的太久没见了。”一段对话,两层含义。

弗里奇接道:“他会听的,谁敢不听艾琳的话。”这是宴会上惯常的玩笑话。

“就是。”马雅可夫斯基的语气同样轻松。

亚力克斯暗暗打量着他,很壮实,却不胖。妻子留在莫斯科,他在柏林,努力摆出和蔼可亲的样子,而非占领者的做派,似乎45年犯下的滔天恶行都与他无关。他搀着艾琳的胳膊,一副守护者的姿态。生活在苏联人的掌控之下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过来,夫人。有时一个晚上有好几个人,成群结队。

“根本不是这样的。”艾琳说道,“你们哪有人肯听我的?”

“我会听呀。”布莱希特调笑道。

“是吗?那你给我搞一张《勇气》的公演门票吧,听说现在已经不可能弄到了。”

“这种事情你要问海伦娜,我可做不了主。”布莱希特答道。

“你看吧,根本没人听我的。”

“你和艾琳在一起工作?”亚力克斯问弗里奇。

“现在没有了,不过在战争还没结束那会儿……”

艾琳在旁边接话,说:“在拍《科尔贝格》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一起共事过。”

亚力克斯等着她往下说。

“《科尔贝格》,戈培尔的最后一部大作。”马库斯本想出言讥讽艾琳,说出口却带有些许生还者怀旧的味道。

“那个时候真是太疯狂了!”弗里奇说道,“同盟国的军队在步步逼近,轰炸夜以继日地在耳边轰鸣。而我们却在舞台上演战争,军装、加农炮,韩力基·佐治领衔主演,那个时候只有他一个人有工资领。”

“而且那时也没有电影存货了。”艾琳补充道。

“是的。你们知道艾琳当时做了什么吗?她让导演无论如何都要继续拍摄,所以我们日复一日地坚持拍摄,却拍不出什么东西可以在影院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