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道 七 花窗(第13/17页)
“两个月前。”
“上上次呢?”
“……大概……一年前,上上上次是四年前。”
“他的情况在恶化。”姜湖说,“你看这个时间线,他杀人的频率越来越高,这个人很可能就是个标准的狂欢型杀手!”
盛遥:“那什么,你的意思是说,他三天前修改日志的目的,是因为有了下一个目标?”
“很有可能。”
“好,我接着查。”
挂了盛遥的电话,姜湖再次皱起眉来——如果凶手之前用这种方法作过案,那尸体在哪里?附近如果真的有像姚皎这么夸张的尸体被发现的话,应该早就造成轰动了,四年,一年,两个月……
七
第二天清早,天才刚亮,姜湖就已经在一边吃早饭一边看盛遥终于复原完毕的全部文件了,他整个早饭时间都在看这位不知道变过多少身份的变色龙的日志。
姚皎智商极高,似乎每次都会根据目标调整自己的语气,有些是轻快的,有些是文艺的,还有一些甚至是充满网络语言和各种粗话的,他就像是一个蛰伏在草丛中的猎人,时刻追踪着自己的猎物,抓住对方的每一个弱点,一点一点地把人引到自己的圈套里。
通过日志的信息推断,凶手还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各种社交网站、邮箱和聊天工具中和受害人建立某种联系,从日期上看,几乎是一两个月的时间,就能让对方有此人是个“熟人”的错觉,并且讯速地消除距离感,家里信任关系。
这也是为什么凶手能很快地以“出来一起旅游”的名义把姚皎约出来,并杀害了他。
他就像个真正的变色龙一样,一直在反射着周围的景象,有意识地通过模仿对方说话的口气来以最快的速度建立朋友关系……除了他根深蒂固的语言习惯,一切都在不停地调整。
最后,姜湖把研究重点放在了姚皎的案子上。
“这个自称什么……这字我不认识。”姜湖把屏幕推过去给沈夜熙看。
沈夜熙看了两秒钟,表情很深沉,姜湖问:“是什么?”
沈夜熙淡定地说:“等我给你百度一下。”
姜湖被粥呛了一下,顿时乐了:“别,不用了——我想说的是,不管这个人怎么改他的日志,有几个地方一直没变过,第一,就是他这个大部分中国人都不认识的名字,第二,是他提到的,对他父亲的复杂感情,并且几个版本里,他称呼父亲的方式都是血统提供者,第三,是他遇见每一个人的地方几乎都是花窗酒吧,在对姚皎的日志里,他写到这么一句话‘我一眼望尽,所有人的美丑都尽收眼底,唯有那人于灯火阑珊处,像是在自己和周围,划了那么一条暗暗地界限一般,泾渭分明’。”
“他写戏词出身吧?”沈夜熙觉得有点牙酸。
“还有第四,”姜湖接着说,“就是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每次在结尾都会回归到东青镇这个话题。”
“你的意思是……如果他之前的目标都已经不幸,”沈夜熙抬起头来,“那处理尸体的地方很可能就在东青镇!”
姜湖笑了,沈夜熙一巴掌拍在他头上:“那还不快吃,磨蹭什么?!”
姜湖和沈夜熙的原计划是看完了凶杀现场,差不多就回市里的,没想到东青镇对于凶手有那么重大的意义,于是两人决定多留几天。
倒霉的小李警官只能继续陪同跟着跑腿,带着他们一头扎进东青镇的户籍处。
东青镇其实挺悲剧的,简直就是城市经济带的灯影地区,不但没被周遭的大城市带动起来,还有越来越落后的架势,也就是旅游业还勉强过得去,可这旅游业,也是周围比较近的省市的人才听说过,不是那种特别有名的旅游古镇。
因为这场让人毛骨悚然的凶杀案,反而给小镇带来了一点知名度。
户籍处里就一台又破又旧的电脑,计算速度还不如自己手算,时间长了散热不好,还就直接撂挑子死机。至于数据库什么的,更是悲剧,小李坦然承认,已经很多年没有更新过了。沈夜熙郁闷地问:“你们这破玩意能干啥?”
户籍处的老户籍警拿着茶杯,在一边乐呵呵地回答:“开机关机和扫雷。”
把沈队噎得不轻,姜湖低下头偷着乐。沈夜熙卷起袖子,白了姜湖一眼:“还愣着,过来帮忙,没有电子的,还没纸质的么?”
姜湖刚想过去,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对了,我怎么把那个人忘了,沈队,我出去打个电话。”
沈夜熙警觉:“打给谁?”
姜湖从兜里摸出一张卡片,一边低着头一边按键拨号,随口说:“上回你去花窗的时候,我在门口遇到了他们的一个服务生,给过我一个电话,让我有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问,我碰碰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