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傀儡戏 章节四 面圣(第5/6页)

只有袁昇在向太平恭敬施礼之余,心中有些震惊,这个太平公主果然如传闻一般,老辣睿智,城府深广。这淡淡的几句话间,甚至没有向自己看上一眼,却已极巧妙地将自己笼络了过来。

士为知己者死,听了太平公主简练而到位的几句赞语,袁昇的心中也险些生出这样的热忱来。如果不是安乐公主在他心中无可替代的地位,他很可能就此投入太平门下。

一抬眼间,袁昇无意中看到了刑部侍郎周方行的脸孔。那张圆滑的瘦脸上此时的表情很古怪,不是惊讶,不是羡慕,不是憋闷,而是——疑惑,深深的疑惑。

这个官场老滑头为何会生出这样怪异的表情?袁昇一凛之际,又见周方行脸上的疑惑已变成了恍然和钦佩。

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钻入了他心底:周方行本就是太平一脉的死党,今日廊间这一幕,很可能是太平早就安排好的。她事先已示意了周方行,于是才有周方行手下的刑部六卫对自己群起而攻。但接下来太平公主的出言呵斥,显然完全出乎周方行等人的意料,所以才让刑部侍郎一脸错愕。

太平公主的真意,其实是想给自己这个官场新人一个狠厉的下马威,再亲自出马笼络自己。

官场之道,果然渊深似海呀,而太平公主的御下之道,更是高人一等。

这时内侍赶来宣召,众人都随着太平公主一起绕廊而过,入凝阴阁觐见。

一进凝阴阁,袁昇更觉遍体凉爽,只见大殿四角竟垂下了数道水帘,水光涟涟,飞珠溅玉,送来阵阵清寒。

原来这凝阴阁不仅依水而建,而且还是当时世界上唯一配有天然循环制冷装置的殿宇,殿中装有巨大轮扇机械,将北海引来的湖水送至屋顶,再沿檐直落,形成降温水幕。

这算是一个比较轻松的觐见场合,但当朝天子李显却一点也不轻松。他背着手,有些焦躁地在殿内踱着步,干瘦的脸上爬满了愁容。才数月不见,袁昇发现,天子距离上次大玄元观祈福盛会的时候,又苍老了些。

袁昇没有看到韦皇后。这次皇帝私下召见几位臣子,不知为何有意无意地避开了韦皇后。安乐公主倒是陪在父皇身边,正向他若有深意地眨着眼睛。

殿内还有个熟悉的高瘦身影,正是韦后死党宗楚客。这位大唐宰相的脸色却有些阴沉,也许是因为皇帝的脸色也不好看吧。作为首辅大臣,宗楚客非常注重在各方面都与天子保持一致。

“说简单些吧,到底什么时候能破案?”

耐着性子听罢周方行和袁怀玉分别详述了碧云楼的古怪案情,皇帝李显终于烦躁地挥了挥手,冷冷道:“或者说,什么时候能找到失踪的李隆基?”

殿内一下子悄静下来,谁也料不到天子竟这样直接。连太平公主都蹙起了蛾眉。安乐公主望向袁昇的双眸也闪出了忧色。

众破案能臣都噤若寒蝉,听天子的口吻,似乎很看重他这位亲侄子的安危,但谁知道李隆基到底在这场诡杀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莫神机等人都向自己的上司偷偷地使着眼色,示意最好不要贸然卷入这场激流。

见众人不语,天子显然更不高兴了,阴沉的目光直射站在近前的刑部侍郎,沉沉道了声:“刑部?”

“圣人明鉴,”(注:唐时的习惯,呼天子为“圣人”)周方行只得挤出满脸的郑重和肃穆,蹙眉道,“碧云楼之案,蹊跷过甚,臣以为,万不可等闲视之,必得周密策划,多方布局……”

“朕问你要多久?”

周方行的额头上立时见了汗,暗恨自己为何站得这么靠前,犹豫了下,只得道:“快则三四月,迟则半年……臣等无能,啊,实非臣等无能,实在是这案情太过古怪……”

天子第二次打断了他:“御史台?”

张烈踏上一步,躬身道:“圣人明鉴,臣以为周大人所言在理,此案颇为古怪,不过若是我御史台来办,应该不会拖上半年,但也应该在五个月左右吧。”他的话极为滑头,看似将期限提前了一个月,实则较之刑部最快期限又错后了一个月。

“金吾卫?”天子的声音更高了。

韦昀很自然地甩脸看向袁怀玉。那边的袁怀玉也是个老滑头,也是依样画葫芦,皱眉咧嘴地说道:“臣与周大人等所见略同,此案蹊跷异常,至少要有数月筹措!”

皇帝李显不由愤愤地一顿足,霎时间殿内阴云密布,眼见万乘之尊便要雷霆大作,众人都垂下了头,不敢出声。

“启禀陛下,臣冒昧,此案该当在七日内了断!”

就在这一片悄寂的当口,有人徐徐发了声。

“袁昇,”天子的眼睛陡然亮了起来,“朕认得你,刚刚上任辟邪司的玄元观主,你说可以在七日内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