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页)
那就是派驻横滨的英国总领事欧内斯特·葛拉汉。
只有他的名字出现在每一份名单上。
查出嫌疑犯令宪兵队雀跃不已,他们马上征求外务省的同意,要侦讯葛拉汉。然而——
得知这个情报的陆军参谋总部,却临时喊停。
倘若日本宪兵没有掌握确切证据,便侦讯英国总领事……如果这只是一场误会,对原本就已略显紧张的英日关系,不知会造成何种影响。这和今后军方的作战方针也息息相关。
陆军参谋总部一方面压制宪兵队的行动,一方面暗中请D机关展开调查……
“‘确认英国总领事欧内斯特·葛拉汉是否与此次计划有关’,这是委托内容。”结城中校递出一份写有宪兵队调查内容的文件,冷冷地说道,“不过,要在两周内查清楚。参谋总部的人说‘由于情况特殊,我们无法再继续压制宪兵队’……办得到吗?”
“不是已决定要执行了吗?”
他接过文件,迅速看过一遍后耸了耸肩。
在他被找来时,结城中校就已判断出有可能完成这项任务。
——办得到吗?
这个问题不过是早已明白答案是什么的修辞罢了。
他看完文件后,结城中校暗淡无光的双眼动也不动,接着问了一句:
“你打算怎么做?”
“既然时间有限,就不能像一般的卧底任务,小心翼翼地展开攻势,得直接大胆地深入虎穴。”
结城中校似乎早已料到他会这样回答,不发一语地从抽屉里取出厚厚一叠文件,从桌上滑向他。
“蒲生次郎”。
文件封面写着这个名字。
“他是常在英国总领事官邸出入的一家西装店店员。这次没多少时间,你要在三天之内完全复制起来。”
“两天就够了。”
他抬起头,微微一笑。
所谓复制,意指间谍完美地模仿某人的外貌,乃至于其经历、人际关系、动作、口头禅、嗜好、对食物的好恶等所有信息。
根据结城中校交付的文件所述,真正的蒲生次郎似乎早在数年前便已是寺岛西服的店员,而且就住在店内。
他花了两天复制蒲生,和后者调换身份。
真正的蒲生在他行动期间,受到陆军的严密保护,待在一处不会被人发现的场所。
知道内情的人就只有雇用蒲生的寺岛西服的老板。由于此事涉及军方的机密计划,老板被下了封口令。但就连知道内情的老板,也常分不清眼前的人是否为正牌的蒲生次郎,足见他模仿得有多彻底。
蒲生以寺岛西服的店员身份送西装到横滨英国总领事官邸时,正好遇上总领事欧内斯特·葛拉汉邀他一起下西洋棋。
这一切看似因缘巧合,但事实上,葛拉汉是个棋迷,而且他的下棋对手最近刚返回英国,所以这段时间领事在官邸里闲得发慌——这些事前都已调查得一清二楚。在这种情况下,送西装来的蒲生,便若无其事地透漏自己也很爱下西洋棋。
葛拉汉邀蒲生下棋,并非偶然,这是蒲生刻意安排的结果。
蒲生赢了第一局后,便故意放水输棋。
结果一如预期,葛拉汉连日邀蒲生到官邸陪他下棋。
葛拉汉可能认为“是我主动邀蒲生下棋”,之后更认为“是我硬要他陪我”。
控制对手的想法,让对手以为是自己采取的行动,这是相当常见的手法。对掌握众多信息的人(例如优秀的间谍)来说,并非难事。
这一个星期以来,蒲生连日充当葛拉汉下棋的对手,同时冷静分析他的个性。
“他应该是无辜的。”
这是蒲生最后的心得。
但根据之后宪兵队的调查,他们在监视地点发现的书信,用的是英国总领事馆专有的特殊信纸。
以目前的证据来看,葛拉汉涉嫌重大。
“无辜”与“涉嫌”。
无辜的白与涉嫌的黑,这正反两种可能性不管怎么相加,结果都是灰色。军方该如何处置英国总领事葛拉汉,此事一直争论不出个结果。
既然蒲生被赋予的任务就是确认葛拉汉有无嫌疑,那么,再这样耗下去,只能视为任务失败了。
离最后期限还有五天。
不,考虑到宪兵已开始出现在目标身边,那更意谓时间所剩不多了。陆军参谋总部还能压制横滨宪兵队的时间,顶多只剩三天。结城中校应该也已察觉到这件事了。
——怎么办?
蒲生自问。
眼下只有一个办法。
——只好碰碰运气了……
这时,他突然感觉结城中校从他背后起身。
他转头望了一眼,发现喷水已经结束,而原本在周围来回奔跑的孩子正逐渐往结城中校坐的长椅聚集。
结城中校认为不该再继续冒险谈下去了。
拄着拐杖的老人以蹒跚的步伐绕过树木,从蒲生坐的长椅前走过,朝公园出口走去。从蒲生面前通过时,老人停顿了片刻。他换了只手拿拐杖,接着传来他的低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