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第15/16页)

“谢谢,”我说,真不好意思。

“一部让我们受教匪浅的著作,”迈克哥纳罕咧了咧嘴苦笑道。“比方说,在我们面前,有了一位一鸣惊人的福学首席教授的候选人……”

“我?”我说,受宠若惊。“没有的事,我那只不过……”

“一旦了解您有韬光养晦的才能,我就无法百分百相信您的证词……也就把您同我的其他同行一样视作可疑的对象了。”

“我倒觉得她并不清白!”多洛雷斯道。

“她人小鬼大,深藏不露!”伊娃品评道。

“那就是她,凶手?”佩尔舒瓦声称发问。

“我向你们保证,我对高校毫无野心!我与凶犯毫无关系!”

既然迈克哥纳罕已经搜查了我的文稿,那他就应该在长篇笔记中读到,每次事件我都首先大吃一惊!

“我的小宝贝奥黛丽,您别再故作天真,您本来就很幼稚。有什么东西会阻止一个女凶犯事先写一份材料来证明自己无罪呢?您难道不是来对我们说,有个男人把他的一生变成一个虚构的故事?您想说什么尽管对我们说,您现在已经是我们中的一员了。既然您已经牵扯其中……”

所有的视线都聚焦到我身上,而迈克哥纳罕却扬长而去,并祝我们度过一个温柔的夜。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百口莫辩。

“她很可疑,这个奥黛丽!”弗利波惊叫起来,“我一直就这么说嘛!”此时里加特利已经读完了第三天的材料。

“可您是第一次说起呀!”里加特利颇为惊讶。

“也许吧,可我一直这么说的。”

“那么迈克哥纳罕早就看准了?”波塞冬问。“奥黛丽真能妙笔生花,提前为自己开脱罪责。如果此说成立,那她一开始就把我们带偏了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她死了呢?”里加特利问。

“难道她有可能掉进自己的陷阱自作自受?”

“最奇怪的是她的叙事方法,”弗利波说。“好像她在嘲笑一切,然而他们却处在死亡的危险中。似乎她知道她没有任何风险……”

“这就叫黑色幽默,”里加特利反驳道。“这有助于克服重重考验。我嘛,她给我留下好印象。我接纳了她,这位奥黛丽。”

“她蒙骗了您!”波塞冬愤愤不平。“她利用了您!”

“您有完没完?”雷斯垂德探长语气冷峻地发问。“您的随意猜测只会使我们对真相的调查迷失方向。”

“这不是猜测!”波塞冬动怒了。“我明白,您掌握着断案权,但我们也有争论权!”

“‘在没有掌握全部证据之前就进行推理争论,这是一个错误。为了使证据符合我们的推理,我们不知不觉就使证据走样了。’好好思考一下福尔摩斯的话吧,中尉,请让我安静地工作。”


(1) 纳丁·罗斯柴尔德(1932— ),法国贵族女作家兼演员,作品有《对我说出爱》、《迷人的幸福,成功的艺术》、《在爱的道路上》等,其社交礼仪著作是英国王室教育子女的必备教科书。

(2) 热拉尔·德·内瓦尔(1808—1855),法国作家、诗人、散文家和翻译家。

(3) 柯南·道尔笔下的《波希米亚丑闻》中的人物,是一位美丽动人的才女,也是福尔摩斯最尊敬的女性,是她从根本上改变了福尔摩斯对女性的歧视。四个打败福尔摩斯的人之一。

(4) 《启示录》又名《若望默示录》,是《圣经·新约》的最后一章,据说是耶稣的门徒约翰所写,对世界末日发出预言。

(5) 意大利著名时装品牌。

(6) 这里是影射福尔摩斯注射毒品。

(7) 乔治·西默农(1903—1977),比利时当代著名侦探小说家。一生发表小说300多部。麦格雷系列探案是他的代表作。

(8) 乔治·贝尔纳诺斯(1888—1948),法国当代小说家、评论家。其作品始终围绕着惊心动魄的善与恶的搏斗这一主题展开。代表作有《一个乡村教士的日记》、《圣衣会修女的对话》、《在撒旦的阳光下》、《月光下的大公墓》等。

(9) 这是伊娃讽刺多洛雷斯,伊娃一直以为她是在假装怀孕。

(10) 法语中“我是”与“我随”是形式相同的变位形态:Je suis……所以会让人误解。

(11) 基督教文化中一个很著名的口头语,意为好心人、见义勇为者。

(12) 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名著《海底两万里》第2部第18章专门描写鹦鹉螺号船员与章鱼展开搏斗的惨烈情景。

(13) 圣托马斯·阿奎那(约1225—1274),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哲学家和神学家,死后被封为天使博士或全能博士。自然神学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也是托马斯哲学学派的奠基人。《神学大全》是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