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第3/3页)

侦探小说作家的首要任务是要说一个好的故事,其次才是推理和侦探。诡计只有达到和故事的高度结合,其本来面貌才可能被淡化。因此,故事比诡计重要,这一点对于新世纪的推理小说创作是毋庸置疑的。山姆·霍桑系列,几乎全部依循此理念而生,霍克把新瓶装旧酒的技巧玩得老道娴熟,令人惊叹。故而,霍克的大部分故事乃是先构思完成故事大纲,再予以安插合理的解答——对霍克而言,酒可以不甘醇,但瓶子不能不漂亮。

小偷尼克(Nick Velvet)系列堪称对此理念的最佳诠释,在考虑“这次又发生了什么案件”或是“使用了如何巧妙的诡计”这样的问题之前,读者首先要问的是:尼克为什么要偷东西。小偷的任务是偷东西,这本是日升日落般的简单道理,可霍克硬是鬼才地打造了一个地平线,变了的观日角度,真是让每日都是崭新的一“日”:小偷尼克只偷不值钱的东西——用过的袋泡茶、褪色的国旗、玩具老鼠、池中的清水……无所不偷,也无所不能偷。

故事本身有趣还不够,霍克时常创造出一些惊人的崭新谜团。他写过一个著名的短篇,题为“漫长的下坠”(The Long Way Down,1965),不仅入选了1968年的经典密室选集《密室读本》(The Locked Room Reader),还被改编成上世纪70年代黄金强档电视剧《麦克米兰和妻子》(McMillan and Wife)中的一集。故事讲的是一个男人从摩天大楼的窗户跳了下去,可楼下的街道却人来车往,一切如常。正当人们以为发生了凭空蒸发的灵异事件,跳楼男子却在四小时后砰的一声终于着陆身亡!故事的创意和解答都令人拍案叫绝。

可以说,霍克完全就是为短篇推理而生的。他的故事创意和谜团设计,犹如持续新开的枝桠,让古典推理这棵老树迎春般地绿了。

作为作家的霍克才华横溢,生活中的他则是一个十分谦逊和平易的老人,因此在推理圈内颇有人缘。他去世后,很多著名作家、编辑纷纷撰文追忆,而有更多读者,他们如数家珍地在论坛上分享着自己与大师交流的点滴。

受邀写作这篇导读时,我一边翻阅与霍克先生的通信记录,一边感叹光阴飞逝。去年的这个时候,罗切斯特刚开始飘雪,天气有点儿转冷。眨眼之间,又是一个冬季,上海已刮起凛冽的风——岁月长,衣衫薄,幸而爱德华·霍克为读者们留下了如此之多的好文字,足够织成一条温暖绵长的红毯,五光十色的侦探们逐次走过,群星熠熠——这个夜晚,什么也不缺。

2008年12月6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