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第2/3页)

以目前冯家村的状况,第二种是最简单直接的办法。

安排好之后,年深跟萧云铠便星夜骑马飞奔而去。顾念则找来冯家人,说想请他们帮个忙。

年深跟顾念在马车上商量过,决定不提‘蝗灾’这么严重的词,而是借用了‘佛前发愿’的说法。只说顾念小时候生病,家人曾经在佛前许下重愿,如果能病好,以后遇水修桥,遇蝗灭蝗。

今天看到冯家村的蚱蜢有些多,便想出钱雇人在接连在五天晚上生些篝火,将村子附近周围的蚱蜢都引来烧死,当然,为了避免火灾,必须得有人看守。

冯山义不容辞地揽下了这件事,出去找了十几个相熟的年轻后生,那些人本来是奔着帮冯山的忙过去的,后来听说还有银钱拿,愈发积极了些,很快就在村庄四周的空旷处都燃起了火堆。

众人开始都在高兴着额外多了一笔收入,后来发现有无数蚱蜢争先恐后雨点似的跳进火堆,空气中甚至都泛起了焦香,那些人才反应过来,今年的蚱蜢好像真的有点多?

第二天早上,顾念他们给冯山留下足够雇佣人的银钱,便跟叶九思骑马驾车匆匆离开。

蚱蜢到底多不多,肯定是需要对比的。

顾念两辈子都是个五谷不分的主儿,从小锦衣玉食的叶九思就更不用说了,两个完全没接触过农活儿的人,脑子里自然不会有关于田野乡里正常状态下蚱蜢数量的数据库,面对着大片田垄的茫然程度可想而知。

幸亏他们还有驾车的马夫和那两个护卫,车夫和其中一个护卫都是穷苦出身,从小在田边长大,根据个人经验给出了判断,是比往年多出了许多,至少有两倍。

顾念借着叶九思的名头找到了附近里正,还是用冯家村的老办法,只说自己发愿灭蝗,愿意花钱雇人连续几天夜晚生火烧蝗虫。

这里的里正姓赵,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面相却像是七十多岁的,脸上刻满了深深地皱纹。

赵里正一开始是有些为难的,现在是农忙季节,家家都在种地,哪有时间搭理他们这些贵人小郎君的什么发愿?但听到他们愿意付钱,里正的妻子突然开口,“小郎君这发愿烧蝗看火的事情可是有什么忌讳?”

忌讳?顾念和叶九思对视了一眼,都没太理解对方的意思。

见他们没听懂,女人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我是想问两位小郎君,干这个活儿,女人和一些半大小子可以不?这个时节地里活计忙,男人们白天干活夜里再熬夜恐怕吃不消,换成女人和半大小子的话,我倒是可以帮着张罗张罗,用的银钱还能比男人少些。”

“当然可以。”顾念连忙点头。谁来做不是问题,只要肯做就好。

听他们应允,穿着粗布衣裳的女人松了口气,立刻将此事包揽了下来。

有了这次沟通打底,后面他们沿途再继续找其它的里正就顺利了不少,基本沟通点都一致,雇人晚上烧蝗虫,女人小孩也可以。

根据他们沿途看到的状况,烧的时间分为三天和五天两种,蝗虫多的地方,就多烧两天。

一番接触下来,顾念不禁有些感叹,即便是里正,这些人日常也没有几个穿得上细布,大部分都是粗布衣装,推此及彼,村子里其它人的生活水平可想而知,恐怕都跟冯家差不多,挣扎在困苦之中。其中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雇佣他们烧蝗的价格也异常低廉。

等他们风尘仆仆地回到长安,年深已经等在城门口接他们。路上三人坐在马车里边走边聊,将这几日各自身边的状况沟通了一番。

虫灾这边,年深以预防的角度跟吕青提报了此事,建议尽早防范,吕青高拿轻放,转手将此事交给了京兆尹周麟处理。

周麟却根本不当回事,几天下来,半分动作都没有。年深无奈,中间托请户部的人又在朝会时提及此事催促了一次,周麟依旧打着哈哈敷衍了事,摆明了不想动弹。

见实在指望不上周麟,年深便私下安排了人,按照顾念他们一路行来的办法,去找周围几县的县令和里正,自己花钱请人烧蝗,打算尽可能的多覆盖些村落。

同时他也跟申国公商量了一下,飞鸽传书将这件事告诉了洛阳那边的李长风,建议他联系周边几县,酌情对洛阳附近的田地进行‘处理’,毕竟真闹起蝗灾的话,洛阳城内也会跟着遭殃,至于费用,国公府愿意承担一部分。

好消息是年深派去冯家村附近那座矮山探矿的人已经传回了消息,那里确实有金子,还带回了一块边缘光滑的靴子状‘样品’。

年深便雷厉风行地安排了开采的事情。

金矿是顾念发现的,年深的意思是除去需要交给官府的税银和人工费用,剩下的‘收入’都交给顾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