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第3/5页)
暖阳落下,洗净的被子衣裳随风摇摆,带着皂角好闻的香气。
……
灶房里,顾昭瞧了瞧瓮罐,果然,里头是煮好的汤汁,搁了瘦肉菇片木耳碎等物,汤底是用蚬子做的。
汤汁浓郁丰富,却又温和滋养。
顾昭坐到灶膛边,掌心拂过,已经熄了火的灶膛中腾的一下燃起了火。
只见火光明亮,带着暖人的热意。
木头哔啵哔啵的燃烧着,很快,灶房里有了烟火之炁,与此同时,铁锅里的汤汁也咕噜噜的冒起了泡。
蛋燕切成了指宽,稍微煮了煮便在汤汁中软化,瞧过去晶莹剔透,又滑又香,偏生还带着弹牙的韧劲,鲜香爽口极了。
在这微凉的春日里吃上一碗,一路暖和到肚子里,当真是快活赛神仙。
顾昭吃完后,自己刷了锅碗,又拎了食篮,装上一碗,准备给辛苦养家的卫平彦送去。
临出门时,她想了想,又多装了一份。
......
青鱼街。
街上还带着雨水的潮湿,路上一片湿泞,不过,来往的行人却颇多,妇人挽着篮子,三三两两的结伴出行。
两边店肆的番布随着春风飘摇,自有一番热闹场景。
歪脖子柳的拱桥边,卫平彦正拿着张信纸认真的看着,片刻后,他垂着头,低声的和客人说了说信上的内容。
客人是个五十来岁的阿婆,有些花白的头发用布巾包裹着,听到激动的地方,更是拿出青布帕子擦了擦眼角的泪水。
卫平彦等了等她,待她缓过心神来,这才又继续将信里的内容说了说。
顾昭提着食盒,静静的站在不远处的柳荫下等着,没有上前打扰。
……
拱桥的另一边,裴一清拿着一卷书翻看。
他看了一眼卫平彦,又看了一眼树荫下的顾昭,只见春光自树叶的缝隙中落下,斑驳的光点落在那白皙的脸庞上,柔和了面上的神情。
视线往下,是一个藤编的大食盒。
裴一清眼眸闪了闪,心下微酸。
啧,旁人家的兄弟啊。
……
“小兄弟,谢谢你了啊,你说得真好,喏,这多的铜板多予你。”
阿婆从荷包里数了十枚铜板出来,又额外的添了两枚,让卫平彦收下。
“不不,阿婆,我不能要。”卫平彦站了起来推辞,“说好了润口费是十枚铜板的。”
“哎,拿着拿着,别和阿婆客气。”老太太又推了过去。
“我觉得你说得很好,你也说了,我这闺女儿添了个双胎,还是一男娃一女娃,这等于是一下就添了个好字。”
“这等好事,我本来是要给你发红鸭蛋的,见者有喜嘛。”
“拿着拿着,两枚铜板就是个好意头,好事成双嘛!”
老太太挎着篮子起身,不忘和卫平彦乐呵道。
“卫小哥,回头我问问家里的老头子有什么话要捎带,明儿我还来寻你,到时你帮我给我家闺女写信啊。”
卫平彦点头:“好,阿婆我等你。”
……
客人走了,顾昭这才拎着食盒走了过去。
“表哥。”顾昭笑着唤了一声。
卫平彦正在收拾桌面,听到声音抬头看了过去,有些意外。
“表弟,你怎么来了。”
顾昭将手中的食盒往上提了提。
卫平彦瞧了一眼食盒,眼眸弯了弯,同时加快了整理桌子的动作,很快便腾出了吃饭的位置。
顾昭失笑,三步并做两步的走了过去,将食盒里的汤碗拿出,剩下的一碗递给了旁边的裴一清。
“我也有?”裴一清意外。
顾昭点头,“自家做的,不是什么山珍海味的珍馐,裴书生要是不介意,也来一份尝尝。”
裴一清看了过去。
那厢,他那同行卫平彦已经开始吃了,只见汤白味鲜,可以瞧见上头搁了菘菜和菌菇片,还没有尝,光是闻到味道,瞧着那腾腾的热气,口里便生了津。
裴一清闭紧了嘴,不自觉的吞了吞口水。
他怕自己不闭紧一些,说不得就要流哈喇子了,那样就丢大脸了。
顾昭又问,“裴书生,吃不?”
裴一清还没有说话,旁边,卫平彦埋头又吃了一口,紧着就道,“表弟没关系,裴书生要是不吃,我能吃两碗的,不怕浪费。”
“吃!我当然要吃的。”裴一清连忙接过顾昭递来的碗。
他随意的将桌子一拢,筷子搓了搓,接着便吃了一口,只这一口,眼睛一下就眯了起来。
顾小郎当真谦虚了,这不是山珍海味,那啥还是山珍海味?
只见那蛋燕嫩滑爽口,米面的香气里带着蛋的清香,微微还有一丝的焦香,弹牙又有韧劲。
汤汁极鲜极清,精选肥瘦相间的肉,炸得酥焦酥焦,除了河里的虾干,蚬子,还有山珍的菌菇和木耳,最后再来点清爽的菘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