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第5/6页)

“娘子,不要紧吧,来,拿这帕子捂捂眼睛和脸,你去旁边坐着歇会儿,剩下的我来做就成了。”

施芸娘接过,嗔道,“我自个儿来。”

她捂了一下眼睛,又道,“我好了,咱们继续给咱们闺女儿烧元宝吧。”

张尚志忧心,“还是我来吧。”

施芸娘:“哪就这么娇气了,今儿是咱们闺女儿大喜的日子,我这当娘的怎么能缺席!”

张尚志妥协:“好吧,那咱们换个位置,我这儿烟气小一些。”

……

夫妻两人烧完元宝便去烧那些扎纸。

今儿来过堂屋的人,瞧见扎纸无不惊叹这扎纸匠的手艺,大家伙儿有些心动,待听到张员外花了多少银两后,又歇了心思。

罢罢,祖宗在下头,说不得过两年便投胎了。

这等好物好是好,但它也贵啊,还是算了!

真烧下去,说不得祖宗还得骂一声败家子呢!

.......

旁边,俞昌娘偷偷瞧了一眼张家夫妇,女的高挑秀美,男的虽然形容差了一些,却也是富贵模样。

她的眼睛扫过自家夫婿那吊儿郎当不着调的模样,年轻时好看的面皮,如今怎么瞧怎么让人厌烦。

俞昌娘低垂下眉眼,手心紧了紧,将心里所有的愤恨不平和嫉妒掩藏。

……施芸娘的一生,本该是她的啊。

这大宅子,张家的当家夫人......这些本该是她的!

她,她好悔!

.......

烧完纸,小厮丫鬟鱼贯的进来,手脚利索的将堂屋里的东西收拾。

张家坐落在通宁的白马河路,依河而建,外头粉墙环护,河岸边种一些绿柳。

此时风儿吹来,绿柳随风摇摆。

这几日,张家在前院搭了戏台子,前院大门敞开,乡亲都能来瞧大戏,因此,今儿的张家格外的热闹。

痴迷戏曲的人早早的便搬了自家的板凳过来,大家伙都是看了几十年戏曲的人,这戏新不新鲜,那是一下便瞧出来了。

小小的戏台,短短十几步便能从天涯走到海角,帘幔一拉一开,老旦苍劲的唱腔便起了,只一嗓子就抓住了众人的心神。

台下的乡亲忍不住喝彩了一声。

张尚志不住的拱手,打人群里来回走,寒暄道。

“大家不要客气,今儿是我闺女儿大喜的日子,呵呵,大家吃好听好,一会儿那些菜啊,还要打包带好!”

有年纪大的老汉一把拉住张尚志,开口道。

“哎,尚志侄儿,你今儿怎么请了这出戏,这出《枯木逢春》的戏曲,可是好几十年前的唱腔了。”

老汉故意板脸,手一用劲,皱眉道。

“不新鲜不新鲜!”

“张员外糊弄我们乡亲了!”

……

“冤枉啊!”张尚志喊冤。

“天地良心,为了这出戏,我特意跑靖州城寻了这当红的戏班子,又加了银子,这才给我排了排,重新唱这出戏的,叔你别看它唱腔老,去哪儿都听不到了哩!”

张尚志神情激动,就差拍胸膛保证了。

老汉睨眼:“哦?”

“真!半分不虚!”张尚志拱了拱手,继续道。

“叔不喜欢这出戏吗?见谅见谅,我那闺女托梦来了,点名想听这出戏的。”

张尚志说完,笑呵呵的将自己的袖子从老汉手中薅走,继续往前和其他人寒暄去了。

老汉继续看前头。

怪哉,怎地一个小姑娘鬼还喜欢这出戏了?

难道地下的戏班子不给力,还在排着这老戏?

……

戏台上,老旦的大嗓沉了沉,老汉收回心神。

罢罢,这老戏也有老戏的滋味!

老旦退下,青衣出场。

粉衣水袖映衬,她面上的妆容勾勒出妩媚,一个抖袖,一个抬步,无一处道风流,却处处显风韵,台下的村民听得如痴如醉,时不时的叫好。

......

热闹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在咿咿呀呀中,帷幔落幕,曲终人散。

月亮爬上了树梢,清风吹来朦胧的云纱,这一片月华被轻轻遮掩。

夜愈发的深了。

……

玉溪镇,涯石街。

桑阿婆和小盘小棋早已经歇下,迷迷糊糊中,外头似有锣鼓喧天的热闹。

一支迎亲的队伍热热闹闹的打玉溪镇的街道走过,前头的新郎官胸前带着一朵绸缎的大红花。

只见他面如冠玉,一双黑黢黢的眼眸就似天上星一般的明亮。

他脸上挂着欢喜的笑意,打马走在街上。

在他旁边,一位粉衣红比甲的媒人婆子,此刻甩着帕子扭着肥硕的臀,走出喜庆的步伐。

他们身后是一顶八抬大轿子,吹唢呐的汉子鼓胀着腮帮子,唢呐朝天,奏出一曲热热闹闹的鸾凤和鸣。

今儿是卫平彦和赵刀巡夜,两人何曾见过这等场面。

赵刀青白着脸,一把拉过卫平彦,两人躲在一座石狮子样式的石雕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