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如何迅速扩充文官(第4/6页)
听完自家爹对当时会议众人谈话的复述,以及爹那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陈标不由有些恍惚。
他擦了擦脑门上的汗,仰头看了看光圈特别大,但屁用没有,完全不温暖的太阳,不由咧嘴一笑。
朱元璋疑惑:“标儿,你笑什么?”
陈标笑嘻嘻道:“没什么。好了,我继续练武了,别打扰我练武。不然我长胖了都是你的错。”
陈标只是突然意识到,自己和这个时代的人最大的不同。
他虽然来自于一个比这个时代优秀许多的现代社会,但他那个社会中,华国还在努力追赶发达国家的脚步。
所以,他才会犹豫,才会瞻前顾后。
而这个时代虽然是乱世,时人心中却认定即便华夏再乱,也是世界中心,天朝上国。
所以,朱先生能毫不犹豫地借用别的国家的文字来为汉字注音。
在朱先生等人看来,我华夏借用你们的文字,是看得起你们。将来你们都是要来学习我华夏文字,这正好减轻你们学习华夏文字的困难,是我天朝上国对你们的恩赐。
这个时代华夏就是如此自信。
从强汉盛唐的历史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强汉和盛唐包容并蓄,海纳百川,经济文化艺术宗教方面都非常自信地吸收外来者精华,并很快将其糅合成自己文化的形状。
陈标感到自己这个穿越者,至少在这方面,真是完败如今时代的人啊。
哈哈,陈标心里一高兴,在梅花桩上蹦蹦跳跳更起劲了。
朱元璋搬了把椅子,坐在梅花桩旁边给陈标鼓劲。
他鼓劲的声音太大,导致陈标起跳时吓了一跳,“啪嗒”摔了下来。
梅花桩下面都铺着软草垫,陈标没摔疼,但一头草屑非常丢脸。
陈标震怒:“爹!不要捣乱!”
朱元璋鼓掌:“标儿,摔得真好看,再摔一个!”
陈标气得追打朱元璋。朱元璋用非常滑稽的高抬腿小跳步逃跑。
马秀英牵着猫儿和狗儿正散步中,见到这一幕,秀眉微蹙:“这爷俩又在干什么?”
陈狗儿嚎叫:“坏爹!追爹!揍!”
陈猫儿左顾右盼。
马秀英好奇:“猫儿,你在找什么?”
陈猫儿轻声细语十分秀气道:“找石头,砸爹,救大哥。”
马秀英:“……”你没看见是你大哥在追打你爹吗!
马秀英开始犯愁了。她是不是真的不会教孩子啊?之前她不常在家,老二老三没教好,她还能找借口。现在狗儿猫儿大部分时间都是她在带,她找不到借口了。
不过马秀英转念一想,标儿带大的老二老三似乎也是这副德行,或许不是她和标儿的问题,而是……
马秀英看向已经爬上了屋顶,在屋顶上对陈标大肆嘲讽的某大龄顽童,一副找到了罪魁祸首的表情。
……
宋濂和刘基在百忙之中接到朱元璋加急书信,被指派了非常重要的任务。
但这两人看到这重要任务的时候,并没有自己被重用的感动和参与打造一个美好世界的激动,他们俩的想法此刻非常一致,那就是“累死”。
主公麾下文吏已经逐渐变多,各地底层文官队伍逐渐充实,政令运行顺畅许多。
可主公麾下的“文官”还是非常少。稍稍有名气的文人都爱惜羽毛,不敢投奔朱元璋。
“好不容易”有一帮文人来投奔朱元璋,还被陈标骂走了。甭管这些文人是不是活该,但物伤其类,其他有名望的文人也歇了来投奔朱元璋的心了。
看看正常王朝的文官配制。六部光是一把手尚书二把手侍郎,加一起都有十二个。他们这帮朱元璋麾下能承担重任的文人,连六部的尚书侍郎都凑不齐,更别说尚书和侍郎下面还有干活的人。
以往朝代的文官还需要争权夺利,划分地域和师门搞什么党同伐异。现在朱元璋麾下文官就算勾心斗角也仅限于日常斗嘴。不是他们没有文人内斗的传统,实在是太累了,斗不起来。
宋濂和刘基相隔千里同时仰天长叹。他们写了那么多封信,就没有一个和他们学识能耐差不多的师门友人回应一下吗?
你们再不回应,等主公当上皇帝,让你们后悔去吧!
宋濂和刘基痛苦地在百忙之中为朱元璋起草诏书和政令,看得随行武将同情不已。
他们却不知道,朱元璋现在正讨论一个邪恶的计划。
“文官确实是太少了。我看常遇春当文官当得挺好,其他人应该也有这个潜质。”朱元璋双手交合,放在下巴处,“花云镇守应天的时候就做的不错。只要他们识字,其实大部分事都能处理好。”
已经忙疯了的三个文官纷纷点头。
李善长睁眼说瞎话:“古时哪有什么文官武将的区别?武将可治民,文官可带兵,本就是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