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第4/6页)
宣莺可记得,这人的新电影应该是要被流放到一个荒芜海岛,上演人和海兽的传奇搏斗。
如果宣莺没记错,那个小岛离华国不知道十万八千里。
贺安澜似乎有些疲累,声音有点倦意,但这丝毫没有影响那份质感。
“请假回来。”
宣莺:洛哥竟然还说这个人是工作狂,让她要向贺安澜学习。
看看,竟然在拍摄途中请假!
真是太不敬业了!
宣莺:果然,我才是最完美的。
贺安澜:“在想什么?”
宣莺隐藏不住的开心:“没。”
嘻嘻因为觉得自己上位有望啊。
搞完裴雪明,再把贺安澜搞下去。
她就是这个圈子的queen。
还是King吧,这个霸气。
而且中二。
深得她意。
贺安澜却似乎把这份喜悦想错了,声音也忍不住柔和下来,问她:“我还以为你会问我回来做什么,我连答案都想好了。”
宣莺如他所愿,“那你回来干什么?”
又不是男女主演,又不是亲朋好友,特意请假千里迢迢跑回来参演首映礼?
贺安澜:“因为我应该是最大的投资人?”
“所以,当然有回来参加首映礼的义务,”贺安澜的声音微微上扬,似乎想到了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还没有问你,有没有信心?”
贺安澜没有说明对于什么有信心,宣莺却立刻领悟了。
“当然。”
宣莺毫不犹豫说:“我想不到我失败的原因。”
贺安澜又忍不住笑了。
似乎在宣莺身边,他总是很轻易就能笑。
“这是你的第一部 电影,很多人都在观望。”
“这部片把握得好,之后的路就好走了。”
贺安澜说得没错。
宣莺已经在电视剧和综艺证明自己了,尤其是综艺。
那么现在,只要她再在电影证明自己,那么接下来她会成为所有投资人的心头宝。
就算以后她万一出了什么事,比她团队更加紧张的,是这些急着要送钱的投资人们。
宣莺他们这一代出现的时间很好。
刚好是青黄不接的时候。
上一代年华易逝,下一代还没长成。
他们就是最有竞争力的时候。
而市场已经渴望新的有实力的能扛得起票房、口碑、奖项三扛的演员很久了。
只要宣莺这次成功了,那么接下就是她的机会了。
无数记者会蜂拥而来,数不胜数的投资人赶着送钱,无数的相似的剧本送过来。
这将是新的一扇通向成功的大门。
更巧合的是,与此同时,裴雪明也有题材相似的电影上映。
意思就是,宣莺将会和裴雪明一起争票房、口碑、奖项、人气。
没有任何营销可说,一切都是实力说话,数据说话,观众说话。
最重要的是,谁赢了将会直接决定谁才是现在市场的宠儿。
贺安澜:“有压力吗?”
贺安澜没有和宣莺具体分析这其中的含义,因为他清楚,宣莺和他是同一类人。
他们或许不放在心上,但绝对看得清楚。
宣莺的回答同样简短,“没有。”
对投资人,怎么能说任何消极的话!
这时候,无论是不是自信,都一定要表现出自信!
以此向这位大投资人证明自己的实力。
贺安澜也不知道有没有看出来,又低低笑了声,“很好。”
说罢,他就不再说话,而是将视线放回在大屏幕上,开始认真欣赏起来。
他们这一番对话虽然将声音压得很低,但同为主演席的男主角肯定听到了。
“宣莺,这是谁?”
宣莺吓唬道:“大投资人。”
他还要再问,宣莺比了个杀鸡抹脖子,“小心待会儿大投资人把你踢出剧组。”
新人男主角表示自己真的被吓到了,捂着嘴保证自己绝对不会乱说话。
贺安澜忍不住勾起了嘴角。
有些人,总是能给人带来快乐。
**
一开场的尖叫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丁凡是媒体团的首席记者,也是影评的代表性人物。
他立刻意识到了这点,陈导确实是个很有经验的导演,直接一个镜头,就高能出场,把观众的心思都吸引住了。
在以往的文艺片中,陈导已经证明了自己。
不过即便如此,商业片和文艺片之间有很大的差距。
能否真的能跨界成功,对于陈导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
丁凡这时候还有心情考虑这些技巧的问题,虽然刚开始的高能镜头吸引了观众,但能否把所有人的注意力一直聚焦在电影里,那就要看接下来的一系列镜头。
接下来的几个镜头也很紧凑,陈导通过连续几个转场,向观众说明了刚刚有人被杀了,警察来了,现在正在审讯现场。
观众们已经完全被吸引住了,甚至意识不到这是一场电影的首映礼,而是全身心沉浸到了剧情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