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今年种六千多亩土地
五月中,卿孟祝他们准备插秧。
今年,卿孟祝家要种十亩水稻,都是去年收的稻谷育的种。
他们搞精细化种植,没上机械,直接请公司的人帮忙种水稻。
种水稻是辛苦活,外面请人种水稻,需要四五百一天,卿孟祝直接给公司的人算了加班费,大家对这份活很满意。
现在天气已经热了起来,白天的气温能达到30℃,因此大家都高高挽起了裤脚,直接赤脚下田,一行行地插秧。
为了保证间距,卿孟祝直接让人拉了绳子,将农田分成一格格,插秧的人只需要按绳子的标示,将秧苗插到指定地点就行。
这份工作不难,也不需要太多的个人判断。
大家干着活的时候,还能聊天。
有人问卿孟祝:“老板,田里是不是没怎么埋肥啊?”
卿孟祝抬头:“埋了啊,前段时间种黑麦草的时候埋了,肥料都深翻到底下去了。怎么这么问?”
那人说道:“我是看田里的水还是很清澈,我家插秧的时候,田里的水全浑了,就想问一下,种水稻是不是不用这个时候埋肥?”
卿孟祝:“要埋的,我家这田只是把底肥翻到泥土下面去了,所以看不太出来。”
有人打开了话匣子,其余人纷纷跟上,都在询问卿孟祝水稻的种植技巧。
卿孟祝也挑本地水稻的种植注意事项深入浅出地讲了讲。
他讲得仔细,又好操作,有些原本没来插秧的人也跑了过来,专门听他讲。
来听讲的人一个喊一个,来得越来越多。
后面,一大群人围着水稻田,都在听卿孟祝传授水稻种植的技巧。
赵和曦来找卿孟祝的时候,发现这边围得水泄不通,他挤都挤不进去,只得坐在外面的草地上休息,顺便撸撸两只躺在这边睡大觉的狗子。
等卿孟祝他们插完秧讲完课出来,赵和曦跟在他后面:“我发现崇拜你的人越来越多了。”
卿孟祝去河边洗手洗脚:“算不上崇拜,就是觉得我还算靠谱。”
赵和曦:“反正我觉得是崇拜,等哪天藤城大学的人请你过去讲课,我也不意外。”
卿孟祝:“别贫了,找我什么事?”
赵和曦将手机拿出来:“跟你商量边疆那两个农场的事情,那边也快要种水稻了。”
卿孟祝:“那就种吧,明天我得上山挖一天春笋,后天我飞过去吧。”
赵和曦:“行,那我先让人买机票。”
卿孟祝今年来过边疆这边好几次,对这边已经相对熟悉了。
他们农场所在的边疆城市名叫叶尔钦格勒,离藤城非常远,好在藤城是国际大都市,航班多,有飞机直达叶尔钦格勒,过去并不麻烦。
今年,他们在这边承包了两个农场,招了不少人,其中包括大部分本地人和小部分巴蜀那边过来讨生活的人。
大家都会讲普通话,沟通起来还算顺利。
他们还在这边拉起了一整套班子,也算是在这边开分公司了。
他们过来主持今年的种植工作,分公司的负责人戈玉田亲自过来接他们:“卿总,赵总。”
卿孟祝跟戈玉田握手:“这阵子辛苦了。”
戈玉田笑:“不辛苦,现在正是开疆拓土的时候,我每天都干劲十足,一点都不觉得辛苦。”
大家寒暄几句,很快进入了正题。
今年他们祝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这边承包了两个大农场、
其中一百三十四公顷的那个农场,他们种了八百亩番茄,六百亩辣椒,三百亩洋葱和三百亩胡萝卜。
剩下的那个一百七十八公顷的农场全都种上了水稻。
也就是说,他们今年在叶尔钦格勒市一共要种四千六百八十亩土地。
对于大公司来说,这几千亩土地不算什么,多的是经营十几万亩土地的大公司,但对他们这个只有种植几百亩土地的新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了。
赵和曦为了做各种种植计划,头发都掉了不少,就怕哪里错了,会亏本。
他之前还跟卿孟祝吐槽,说从来没打过这么大的仗。
卿孟祝倒很有信心,跟他说就算种得不顺利,公司也承担得起这个损失,不要紧张,放开手去干就行。
今天见到戈玉田,赵和曦问:“现在两个农场怎么样了?”
戈玉田:“番茄、辣椒、洋葱跟胡萝卜都已经种下去了,水稻那边只耕了地,准备好了秧苗,等这两天再种。”
卿孟祝来的时候已经看过天气预报了:“种吧,这个气温正合适。”
戈玉田:“我们也是问了专家,说接下来几个月不会再冷了,才决定这个时候种。”
卿孟祝:“那我过去看看田里的状态。”
卿孟祝每次来都直奔农场观察农田和作物,戈玉田已经习惯了,听他这么说,立刻让人开车,大家一起去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