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人院子里的柿子树最好

火晶柿子的原产地在西北,最近几年,这个品种的柿子很火,他们这里也引进了不少,藤城周边就有好些种火晶柿子的果园。

卿孟祝跟赵和曦开车过去果园考察,走了好几个果园,柿子树的品质都是“良品”,离“良品+”都差得远,更不要说“精品”了,这些果园唯一的优势就是价格比较低。

卿孟祝对上午看的柿子树不满意,赵和曦也没办法:“要是这些果树你都不喜欢,下午我们只好去山里看看了。”

卿孟祝:“山里种柿子树的人多吗?”

赵和曦点头:“多,基本每个村都有果园。柿子树本来就适合种在海拔比较高的地方,藤城临近城区是平原,不适合种柿子。”

卿孟祝:“那我们就先看看,我先跟春晰说一声。”

赵和曦开着车,嘟囔道:“第一时间报备啊?你们可真够黏糊的。”

卿孟祝才不管他的嘲笑,报备了之后又查了地图:“我们到山里的小县城吃饭吧,就到路边吃。”

赵和曦:“我都行,不挑这个。”

卿孟祝重新设置了导航的目的地,打算先去吃午饭。

结果车开到一半,卿孟祝看到路边一家院子里种植的柿子树,忽然说道:“你停一下,路边的柿子树好像挺不错的。”

他们的车正开在乡道上,想停倒是可以随时停。

赵和曦找了个稍微宽阔的地方停了下来:“谁家啊?”

卿孟祝伸手指向斜后方:“就那边一家,刚刚在车上看,也不知道看错了没有?我们过去看看就知道了。”

赵和曦嘿嘿笑了两声:“你现在找果树倒是方便。”

卿孟祝下车:“去问问,又不会掉一块肉,能行就行,不行就算了。”

两人下了车,往卿孟祝说的院子走。

他们还没走到地方,院子里的看家狗先吠叫起来,叫得非常大声。

院子里有一个老爷子走出来:“谁啊?”

赵和曦笑着说道:“我们是外面过来买果苗的,看您家的柿子树好,过来看看。”

老爷子一下就得意了起来:“嘿,可真会找,我们家这柿子树是十里八乡最好的柿子树,柿子结了的时候,大老远都有人过来拍照。”

赵和曦顺势提出请求:“你们家的柿子树确实好,我们能进来看看吗?”

老爷子打开大铁门:“进来吧。阿旺,别叫了。我们家阿旺拴着,你们别怕。”

卿孟祝和赵和曦走进院子。

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不过收拾得很干净,四周整整齐齐,基本看不到杂草和杂物。

院子的一角拴着一只黄毛田园犬,小狗长得挺好,眼睛圆碌碌的,看着很有灵气。

卿孟祝看着小狗,手有些痒,不过到底克制住了,一来去摸陌生的狗不太礼貌还容易被咬,二则去摸了陌生的狗,晚上回家肯定要挨护卫和护法汪汪,两只小家伙还会拿屁股对着他。

卿孟祝过去看院子一角的大柿子树。

他们看惯了矮化的果树,很少看这种高十多米的柿子树,看柿子树还得仰头。

卿孟祝看着长满了叶子的柿子树:“老爷子,你家这柿子树种了多少年了?”

老爷子:“怕有五十年了,我们刚结婚那会,我老伴种下的。”

卿孟祝摸着柿子树的树皮:“那可真够久的,这些年来,你们没少细心打理这棵柿子树吧?”

老爷子:“对,都是我老伴打理的,修枝、施肥、浇水,早些年我们腿脚还灵便的时候,要用梯子架到树上去把上面多余的枝条砍下来,现在倒不行了。”

还有修枝的习惯?卿孟祝心头一动,想问问能不能把这部分枝条买下来?

他们说着话的时候,从院子外面进来一个高挑清瘦的老太太。

老太太满头白发,难得一点都没有佝偻缓慢的姿态,肩背还挺得笔直,腿脚也非常利索。

老太太一进门就问:“哪家的客人?”

老爷子笑呵呵地说道:“不是哪家的客人,过路的,看到咱家的柿子树好就进来看看。”

赵和曦连忙上前去重新自我介绍了一番,老太太这才点点头。

卿孟祝一看就知道这个家是老太太在当,问道:“奶奶,您家这柿子树是火晶柿子吧?”

老太太站定了:“对,就是火晶柿子,不过是老品种,跟现在的品种不太一样。”

卿孟祝:“老品种好,抗病性强,好打理,味道肯定也好。”

老太太脸上露出了笑意:“说好打理,这棵柿子树是真好打理,一年到头来都不用费什么心思,它就能给我们结出满树火红的柿子。”

卿孟祝:“那您家还有别的柿子树吗?有没有果园什么的?”

老太太摇头:“你们要是早十几年来倒是有,现在我们老了,儿女又在外边,果园早就荒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