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可以卖鲜竹沥、莲子羹、天麻糕等保健食品

卿孟祝小时候喝过鲜竹沥。

小时候他跟爷爷奶奶住过一段时间,小时候冬天上火咳嗽,爷爷奶奶就会上山砍竹子给他现熬鲜竹沥。

滚热的鲜竹沥喝下去后,很快就舒服了。

长大后,他倒记得鲜竹沥的疗效,只是家人都不在了,自己凑合着过,也不在意吃药会不会对身体不好,感冒咳嗽了就买点药压一压,倒是好多年没喝过鲜竹沥了。

听到老爷子这么说,卿孟祝还恍惚了一下。

旁边的赵和曦也没想到老爷子对儿子那么细心,还问:“您亲自给叔叔熬啊?”

老爷子笑了一下:“我这不也没什么事做,顺便熬一点。”

说着,老爷子对卿孟祝说道:“不知道你家的竹子能不能砍,能砍匀我两根,不能也没事,我问问别家。”

卿孟祝回过神来:“别人来问不能,您来问,那必须能。您急不急?不急明天再砍,天色晚了不好爬山。”

老爷子笑眯眯:“不急不急,我就是来给你们送大闸蟹,怕明天再送,蟹就死了。赶紧蒸了吃,今天正新鲜。”

当晚,老爷子不仅留下来吃饭,还给了他们不少开公司的建议。

老爷子见多识广,对本地的情况又十分了解,给的建议都非常有用。

卿孟祝和赵和曦感激地拿小本本记下。

第二天一早,老爷子就过来了,看得出来很是心急。

卿孟祝他们原本想去地里看看,见到这种情况,干脆跟冯凝香她说了一声,让她带人处理菜地的事情,他们则上山去了。

现在他们开了公司,人手充足,反而比之前还轻松些。

老爷子听赵和曦跟冯凝香说话,饶有兴致地问道:“你们公司现在放假怎么放?”

卿孟祝:“分大小周,一个月六天假,按意愿申请,不忙的时候想哪天放假跟组长说一声就行,忙的时候得忙完了才能轮流休假。”

农业不比其他行业,农业非常看重时节,有时候得抢种抢收,没法将节假日固定下来。

老爷子听着却点头:“这个好,你们公司待遇挺好。”

卿孟祝:“反正也不是特别着急盈利,就慢慢来。”

一个月只有四天假,休假偶尔还要加班的明春晰在旁边说道:“比我们公司好。”

卿孟祝哈哈笑起来,揽住明春晰的肩膀挂在他肩上:“那等我们的农业公司挣钱了,我们再正儿八经地开个科技公司,到时候怎么休假你说了算。”

他们一边说话一边慢慢上了山。

原本长满了杂树的山现在到处都是竹子,显得清幽又整齐。

尤其卿孟祝他们公司最近比较闲,赵和曦便带人上山埋了一轮有机肥,都是外面买的发酵羊粪。

埋肥的时候翻过土地,清理过不少树根,现在土壤松软肥沃,一看就非常有利于竹子的生长。

老爷子看着忍不住说道:“你们这种得也太精细了,一看就是要在竹子上做文章啊。”

卿孟祝笑:“先种着,种好梧桐木,再看引什么金凤凰。”

反正他家的竹子是云镜竹,怎么种都不可能亏。

老爷子连连点头:“要得,到时候无论是卖竹材、挖竹笋还是做点别的,都不难。”

卿孟祝:“我们也是这么想,到时候可能在山上养榛鸡,也可能种点竹荪,养点竹虫什么的,竹子能挣钱的项目还挺多。”

他们一边说着一边找那些长得比较密的竹子,砍掉长得太密的竹子可以让竹林发展得更好。

今天砍竹子砍地面的部分,正好剩下的竹根挖起来泡一泡生根液还能移栽到别处,形成新的竹林。

之前卿孟祝悄悄给竹子滴了生长液,竹子长得快,合适的竹子也多。

除老爷子外,他们三人每人砍了五六根大竹子,而后一捆,就这么背着下山。

生竹子比较重,好在都是年轻人,背着也不算吃力。

院子里的杂物比较多,他们把竹子背到后院的空地上,拿砖头另外垒了灶,然后把竹子劈开,竹皮朝下,就这么放在火上烤。

灶下的火不大,竹子被烤着,两端冒出了泡泡,有水被烤了出来,滴到他们在竹子两端下面放着的碗里。

烤出来的竹子本身蕴含的水分,而不是竹节处藏着的水,所以颜色偏黄,闻起来也有股竹子特有的清香味。

赵和曦:“没想到鲜竹沥是这么来的,要弄点鲜竹沥还真不容易啊。”

老爷子:“那是,所以现在基本都没人弄,要喝只能自己动手。”

赵和曦想起来:“不对吧?我在药店也看到过鲜竹沥。”

老爷子嗤之以鼻:“那鲜竹沥不纯,都是竹子煮水浓缩的,跟我们这种鲜竹沥不是同一回事。”

卿孟祝:“现在很多都是复方鲜竹沥了,可能一部分鲜竹沥加煮竹子的水浓缩出来,再加别的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