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

如果没有那支炸了涿州城墙还全员无伤返回的队伍在前,两府相公看到狄青的北伐请战书第一反应都会是:胡闹!

见识过辽军的拉胯程度之後再看到狄元帅那慷慨激昂的请战书,位高权重的相公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没法坚定的驳回这份请战书。

以前是朝廷没有底气打仗,现在朝廷有钱有粮还有士气正盛的将士,就算不能夺回几个州,能试探出辽国的虚实也是胜利。

试试,试试不亏。

燕云地区在契丹人手上那麽多年,想毕其功于一役难如登天,开国时北伐失败不意味着之後也都是失败,大宋不可能放弃燕云,反正早晚都要打,现在已经是少见的大好时机,不打打还真觉得有点亏。

本就主战的几人会怎麽选不用想也知道,连向来觉得打仗劳民伤财不支持打仗的几位都觉得不抓住机会亏得慌,可见如今的局势对他们多有利。

太子殿下:北伐!北伐!北伐!

因为太子殿下过于亢奋,官家拦了三次才让满脑门黑线的宰相们收回将人赶出去的想法。

好歹是相公们看着长大的大宋继承人,现在多担待担待,长大了就稳重了。

回归正题,虽然狄青说了不动河北的兵,他只要河东和关西两路的兵马来尝试能不能打到云州城下,但是打都打了,让河北的兵马干看着也不像话。

前些天还想着随便找个理由把那几个女真人糊弄走,既然朝廷改防御为北伐,那就不能糊弄的太简单了。

得用心糊弄。

不求他们能牵制多少辽国军队,只要让辽东的兵没法支援燕云就行。

辽国能打的兵一共就那麽多,辽东牵制住一些漠北牵制住一些,能供辽帝调动的就剩不了多少。

就算辽国人口并不少,他们能有几个十万能征用?

西夏能征集境内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的男丁倾国而战,辽国要是敢那麽干都不用大宋出手,光内乱就够他们喝一壶的。

为防御外敌入侵举国而战合情合理,为了攻打他国而穷兵黩武,西夏就是前车之鉴。

外敌入侵有亡国灭种之危,到时所有人都难逃劫难,男女老少都能拿起武器来保家卫国。

攻打他国抢来的东西只会落到高官贵族的口袋里,有时候连士兵都动员不起来,更不用说普通民衆。

党项人好歹还保留着举国皆兵的旧俗,契丹人过了那麽多年的好日子还能举国皆兵吗?

再说了,辽国境内人口地方最多的就是燕云地区,辽帝想让燕云地区下到十几岁上到七十岁的男丁都上战场也得有那个本事才行。

乱吧乱吧,辽国越乱越适合他们北伐。

官家及时让人将舆图推上来,要打就认真的打,先算算辽国境内有多少部落能乱,他们可以挨个儿派人去策反。

太子殿下主动请缨,“我去给完颜部那几位讲道理。”

子安从完颜部回来後和他说了完颜部的情况,他对完颜欢都不熟,但是完颜乌雅束和完颜撒改这堂兄弟两个都很喜欢话本子,他可以带上他弟去找那兄弟俩说话。

喜欢话本故事的人能坏到哪儿去,八成和他弟一样好哄。

官家想想他儿子在朝堂上舌战群儒的能耐,非常放心的把活儿交了出去。

去千里之外策反番邦部落首领的活儿不适合当朝储君来干,现在人已经在京城,放储君去积攒经验再合适不过。

当皇帝不能光知道闷着头干活,还得有御下之道,要让底下人心甘情愿为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後已。

尤其是番邦外族,如果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归顺大宋,将来指不定什麽时候就会叛变。

招抚番邦最好的法子,让他们和大宋融为一体,融到和汉人分不出区别的那种。

武力威服只是暂时,想让番邦真心归服还得是教化。

女真部落的情况比党项部落还不如,在那儿开展教化很难,他们以前什麽都没接触过,但是能省了学别的东西学到一半再掰回来这个过程,只要让女真部衆认可华夏文化之後就是一片坦途。

太子殿下明白他爹的良苦用心,第二天一早就带上他弟直奔宫外。

赵小二从来没有如此嫌弃过他的年龄,但凡他能再大五岁他都能磨着他爹让他披甲上阵,可是他没有大五岁,再想从军也只能老老实实在京城待着。

好在他哥心里有他,降服女真人这麽重要的活儿都愿意带他一起玩,亲哥呜呜呜呜呜。

赵顼懒得和傻弟弟解释,女真人真那麽重要的话这活儿压根落不到他身上,也就是女真各部目前影响不大,所以他们爹才会让他出来练手。

内里的弯弯绕绕他明白就行,他弟可以继续当个傻白甜,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