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

苏秘书的故事讲的依旧很有水平,情节跌宕起伏千回百折,听的两位小郡王两眼放光。

额,官家的反应和两位小郡王如出一辙。

狄元帅一边听一边点评,“是的,没错,就是这样。”

如果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黄河之水不会真的从天上来,没准儿就被他糊弄过去了。

没办法,讲故事和带兵打仗一样,也是个技术活儿。

高皇後家是名将辈出,此次随狄青攻陷兴庆府的大将高遵裕是她堂叔,曹太後也是出身将门,两位平时不插手政事,这次对西北战事也都格外关注。

大宋和西夏打了几十年,如今终于除掉这块顽疾,无论如何都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帝王将相皆能青史留名,再没有比这更令人激动的事情了。

辽国没法再拿西夏牵制牵制大宋,西北压力减轻,还有河西商路可以贴补国库,三国纠缠变成两国对峙,辽国还想安稳过日子几乎不可能。

大宋自建国起没过过一天没有外敌威胁的太平日子,也该让辽国感受感受时刻有大军压境风险的感觉了。

八王爷已经在前朝宫宴上待了半晌,这会儿只陪着王妃拉着狄青问军中吃的好不好睡的好不好,问的狄元帅只想立刻回家把儿子带过来给姑母玩。

有小家夥可以问,就不能再折腾他了。

第二轮宴席结束时天色已经擦黑,夏末秋初的傍晚不热也不冷,华灯初上,京城各大街道都挤满了人。

狄元帅把大出风头的苏秘书送回家,之後马不停蹄的回自个儿家,宫里的庆祝结束了家里的还没开始。

他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平西统镇大元帅狄青,他是平西统镇大元帅的升级版——平西王。

异姓王,还是生前封王,大宋朝开天辟地头一遭。

占了公主的光又能怎样,嘿,他有公主可以给他沾光,别人想沾还沾不了呢。

确实,如果没有乐平公主,他还得担心皇帝什麽时候看他不顺眼就找借口把他处理掉,到时候不光爵位有风险,恐怕连身家性命都难保。

嗨呀,这算不算是吃软饭?

狄元帅美滋滋的回家,迫不及待要和妻儿分享他的快乐。

苏秘书目送他们家元帅走远,然後同样美滋滋的回家接受来自娘亲姐姐嫂嫂的无底线夸夸。

爹就算了,爹只会摇头晃脑的和他讲大道理,然後再来一阵自夸,最後才是夸他。

啧,父子之间何必那麽多弯弯绕绕,真诚一点不好吗?

苏家衆人在城门外没能好好说话,知道宴会上吃不饱特意在家又准备了一桌。

苏景殊摸摸鼻子,很想说他讲故事也没耽误吃饭,但是家里的饭和宫里的饭不是一个感觉,他这几年饭量见长,再吃一顿也吃得下。

程夫人看的心疼不已,“西北苦寒,外头也不如家里舒心……”

苏景殊心头一跳,下意识感觉他娘接下来会是“要不找个门当户对的女子成个家吧”,连忙咽下口中饭菜回道,“娘,京兆府好歹是旧时都城,吃的喝的都不比京城差。”

合着他信上写了那麽多西北特色菜谱最後只有俩哥哥记心里了是吧?

话说回来,俩哥哥的任期也满了吧?

这几年二哥在登州待的安稳且快活,倒是三哥换了好几个地方。

官家最开始把他们家三哥扔去洛阳坐冷板凳,大概是觉得有人才放着不用太浪费,之後没几个月又把人调回了京城。

也不知道官家怎麽想的,那麽多衙门放着不选,愣是把人弄去了御史台。

让一个看着稳重实际上是个愤青的喷子去当御史,用脚丫子想也知道场面有多热闹。

他哥战斗力太强,最先受不了的还是官家,于是又把人派去大名府任安抚司机宜文字。

能喷是好事,但请把枪口对准契丹人。

苏景殊:……

以貌取人要不得,他们家兄弟三个,谈起喷人苏子由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当然,和亲爹比还是差了点火候。

小小苏转移话题,程夫人叹了口气,顺着小儿子的意思将话题转到另外两个同样让她操心不已的臭小子身上。

但是转念一想,当官就不能怕得罪人,官场上起起落落也很正常。

她的儿子们只是心直口快了些,又不是什麽大奸大恶之人,以他们家的家庭条件来看,仨儿子都能培养成才已经很成功了,不能强求太多。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爱干啥就干啥,不指望他们当多大的官,被贬的时候不牵连家里就行。

苏景殊小鸡啄米般点头,“娘亲说的对。”

就是就是,一人做事一人当,不牵连家里就是最好的。

他们哥儿仨顶多自己被打发走,只要爹娘姐姐还在京城,被打发多远都不碍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