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女子参加科举?

李世民沉吟一会,对张良道:“把你师妹叫过来吧,我跟她详谈。”

片刻后,许负上了这辆马车,乖巧地坐在边上,束手束脚,唯唯诺诺。

“陛下……”

“这是做什么?我又没有罚你。”

“上次……”

“上次的事就算了,我也没有放在心上。你的瓷器和火药我都用着呢,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你好歹也是功臣。我对功臣的忍耐度还是比较高的。”李世民平静道,“说说看,你想做什么?”

许负这才松了口气,认真道:“我想用我全部的收入,——不仅是现在,还有未来。——去做一些推动基础教育和女性工作的实事,开学校医馆,开招收女性的手工业相关的店。”

【许负成长了啊,这回不局限于她自己的创业了,而是给了很多同时代女子更多的发展空间。】

【东汉的邓绥邓太后也开办过男女同校的学堂,很了不起。】

【大宋有官方的文绣院和绫锦院,很多有技艺的女子可以进去工作,相当于考公考编了,是蛮好的出路。】

【二凤应该不会反对的,大唐风气开明包容,他习惯了才对。】

李世民确实不会反对,这对他又没有坏处。

他周围的女性,几乎都饱读诗书,他从小就是母亲启蒙的,姐姐平阳公主当初起兵时能一己之力拉动七万的军队出来,攻城掠地,和李世民会师渭北,协同作战。

其人英姿飒爽,军功卓著,可惜去世得太早,李世民的父亲赐谥号为“昭”,以军礼下葬。

更别提李世民那一帮彪悍的女性长辈和亲戚,那都是史书上赫赫有名的,所以他从来不会小觑女人的智慧和力量。

“建女校……”李世民若有所思,“只收女子吗?”

“我是这么想的。只收女子的话,也许大家的顾虑会少一点?”许负回答道,“而且我最近一直在写书,想写一本记载史上所有女性功绩的书,作为以后的教材。我想,有些知识,还是要多多宣传普及,才会被大众所知道。我有这个能力和资源,就应该多做一点事。”

“大秦之后的可别写。”李世民提醒了一句,“像妇好、宣太后、巴清夫人……还有阴嫚公主这样的,倒是可以都写进去。”

“老大你支持吗?”许负眼睛一亮。

“我为什么不支持?”李世民反问,“我本来也准备开太学,同时在郡县多建一些学校,正好那帮六国豪强迁走了,留下的房屋空着也空着,直接拿来用,还不用盖新的。说不定他们走得急,还能留下点藏书。”

他琢磨着薅这帮六国旧贵的羊毛,一点也不手软。

少府和墨家都忙得脚不沾地了,这刘邦写的奏用的还是竹简呢,得先把眼前的种地问题解决了,吃上了饭,再研究读书的事。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就是这么回事。

“那太学和郡学,收女生吗?”许负小心地问。

李世民怔了一下,神色微妙:“我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

他潜意识里觉得太学肯定都是男人,但许负这样一提出来,他又很自然地开始思考收女生的可能性。

男女同校,东汉就有的事,收就收呗,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收收收!凭啥不收女生?这年头读书的贵族女性多了去了,只要给考试的机会,绝对有女子能考进太学的。】

【文学馆算皇室内部教育,太学面向的群体可就广了,普通老百姓不认字,基本上能上太学的还是勋贵。】

【基础教育还是得跟上,不然依然跟文举似的,是贵族垄断的狂欢。】

“基础教育……”李世民默默念叨了两遍,“我等会找玄龄……不,现在就找。”

他马上让孙黑传话给如今大秦的钱袋子房玄龄,盘算着国库的钱要怎么花。

“你接着说,女校可以开,我没有意见,太学和郡学县学也可以收女子,于我而言就是一句话的事,没有什么影响,但有没有人去上我就不保证了。”李世民随口道,“你这纸条上还写了医馆绣坊织院,你是要自己办,还是想让官府办?”

“我自己的话,怕影响力不够。有官府背书,自然事半功倍。”许负见他兴致勃勃,便也轻松许多,笑眯眯道。

【私企和考公的区别,自古以来,国人对考公的热情从未衰退。】

【笑死,我们这坐标,只有考公务员才是正经工作,哪怕工资三千,家里人也会夸你有出息。】

【俺们这也一样,教师医生,军警公务员,这就是亲戚眼里的好工作。什么你做自媒体赚钱的,那等于无业游民,过年饭桌上指定被叨叨。】

【宇宙的尽头是考公。一辈子都在考考考的种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