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大家对赵想的印象很好, 这几年他的辛苦大家也确实看在了眼里。

现在人家瘦得只有皮包骨了,再小心眼的人也不好意思在背后骂赵想吃独食。

全年无休,好不容易周末休息一天, 也要去乡下给百姓免费看病,这样的军医谁忍心说他不好呢?

而且他们部队和当地百姓的关系, 也是靠着赵想才缓和的。

毕竟当地比较排外, 他们部队刚迁来时,又有些语言不通,交流也成问题。

蜀省话确实比好多地方的方言容易懂,可不代表蜀省话就和普通话一样了。

当地百姓根本不会普通话, 有些话用蜀省话说出来, 和普通话根本不是一个意思, 很容易就被人误会。

因此一开始双方交流还有点摩擦, 不过受委屈的都是战士。因为部队不管是不是战士的错,只要和老百姓关联在一起,那道歉挨骂的一定是战士。

上面不知道是战士受委屈了吗?知道的,可是他们也没办法。

直到赵想来了后遇上百姓找上门,对无理的要求直接用蜀省话把当地人训了一顿。

别说,挨训的当地百姓不仅没有生气,离开时还高高兴兴的, 甚至还跟受委屈的战士们道歉了。

从那以后, 部队和当地百姓的关系渐渐融洽,大家也更信任部队, 有什么事都找部队解决。

至于之前镇上那些混混,部队也是不好参与, 上面和镇上的官员打过招呼,可架不住对方上面也有人, 当面一个劲地承诺会解决本地治安问题,转身就不把部队的话当回事。

也是赵想上头有更大的官,不然这事还真不好解决,毕竟他们国家军政是分开的,部队也管不到当地治安去。

最近本地的老百姓每天都乐呵呵的,打架争吵的事都少了。早上送来的伤患,也是因为和其他村子争水浇田双方才会打架,最后他被人用锄头伤了大腿动脉。

要不是家人送医及时,这人就因为流血过多而死了。

也因为早上首长遇到晚到吃早餐的赵想,才会吩咐炊事班给赵想煮弄点好饭好菜。

其实赵想的饭菜,并不比其他人好多少,只是菜里多了几片肉而已,还有一碗骨头汤,顶多再加一个煎蛋,然后就没有了。

而在这个时代,这样的饭菜已经是非常好的了,毕竟国家还没有实现肉菜自由。

“不用,我和大家吃一样的就行了。”

不是他不接受首长的好意,而是不想搞特殊化,大家能吃他也能吃。就算比不了家里的饭菜,可是和他刚穿越时相比,已经好太多了。

“赵军医,你就安心吃吧!你看你和大家的饭菜没太大区别,就是多了几片肉一个煎蛋,和一碗骨头汤。而且这骨头汤是和病号饭一起炖的,根本不费什么事。”

炊事班的班长站出来劝说赵想。

还把病号饭端出来赵想看,证实赵想的饭菜确实和普通战士的差不多,除了那三四片肉和煎蛋外,多出来的骨头汤里面还没有大骨,也就是一碗纯汤。

“对啊,赵军医你就别推辞了,吃吧!”

“赵军医要听话,你年纪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别拒绝了。”

就连年纪大点的战士都劝他了。

“行吧,谢谢班长,谢谢大家。”

赵想看大家确实没有妒忌,反而一个劲劝他接受,这才端起午餐离开。

他一般都是自己的诊室吃饭,因为医院是随时都有病人上门治病的,他在诊室吃饭有需的时候赵想可以随时帮忙,不用护士还要跑去食堂喊人。

回到诊室,把午餐解决了,餐盘在病人多时会由护士送去食堂洗。没有病人时,他就自己拿回去洗。

因为赵想带头,部队军医也和他一样,把午餐带来医院吃。

别看他们医院处在的地方很偏,但是他们医院每天的人流量还是挺大的。

方圆百里的百姓都爱来他们医院看病,虽然医术比不上市里的医院,但那不是之前吗?有赵想在,大多数疑难杂症都能解决,更重要的是医药费便宜啊!

当初为了和百姓打好关系,赵想是没有挂号费的,哪怕现在双方关系好了,赵想的挂号费也没用上。

没有挂号费,赵想这几年拿的都是基本工资。

幸好他也不靠基本工资过活,这点工资连他衣柜里的一件衣服都买不起。只是外人不知道罢了,见他为了医院和部队能在当地立足,这几年都没挂号费,所以大家对赵想都挺佩服的。

虽然大家都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但是他们有家人要养,少了挂号费工资就少了一大截,家人又拿什么吃喝呢?

这也是大家为什么在看到赵想的伙食比大家好后,没什么人妒忌的原因之一。

赵想就算吃病号饭,也没人能说什么,毕竟这几年的挂号费分成他可是一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