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这个答案,意料之外,情之中。
麦考夫先愣一愣,随即笑了。
是低眉浅笑。从眉角到发梢,他被朦胧烛火镀上一层柔和光晕。
“您说得对极了。”
麦考夫笑着,将拜帖放到长桌上。
前倾身体,右手双指轻压卡片,将它缓缓推还至莫伦手边。
“我十分赞同您的观点,您的魅力独一无二,令人叹服。”
麦考夫一本正经地称述,又轻轻拍了拍莫伦的手,仿佛单纯地表示认同。
不过,这次收手时不够干脆。
麦考夫指尖多了一秒的流连,似有如无之间,划过莫伦的指腹。
也许是劳累一天后,大脑对手部发出的指令略有延迟。
抑或在某个瞬间,他再难克制心底悸动,小心翼翼地想要触碰对方的体温。
莫伦感觉皮肤微痒,似被羽毛轻轻挠了一下。
可当她想要反抓住那根挠心的羽毛,对方已经消失不见。
抬眸,看向麦考夫。
他已收回右手,正襟端坐,似乎无事发生。只是眼底残留了一丝来不及收敛的柔情与渴望。
隔着木桌,四目相对。
两人眼神相缠,空气变得安静。
麦考夫一动不动,竭力控制自己,没有去摩挲手指。
对方肌肤带来的触感渐渐消失,指尖空落落的。
这种触感消失于指尖,却顺着感知神经入侵他的大脑,企图掀起一场至死方休的风暴。
窗外大雪纷飞,室内的体感气温却急速上升,从温暖向炽热变化。
“噼啪——”
壁炉内,干柴发出被烈火焚烧的爆裂声。
莫伦目光流转,好似轻拂过对方衣服上的每一粒纽扣。
但眼中没有过于浓郁的情绪,好像在单纯好奇福尔摩斯先生所使用的纽扣有哪种美学结构。
麦考夫感觉衣襟被从上到下扫视,明明那道眼神平和似暖风,他却控制不住喉结微动。
今天系领带的方式可能有点小失误。略紧了一些,竟然让他有些许燥热。
莫伦终是笑着起来,打破发烫的沉默:
“感谢您认同我的自我评价。遇见您,是我的幸运。美好如您,请务必保重身体。纽约的雪断断续续地下了一天一夜。出门在外,要注意保暖,别着凉了。”
麦考夫闻言,只觉更热。
这话听起来是很暖心,却怕它暖过了头,量变引起质变,让人热到无法继续保持不动如山。
“谢谢关心,我会注意的。”
麦考夫神色如常地站了起来:“晚餐应该快做好了。我去换身居家服,准备用餐。”
莫伦抬手,做出您请便的手势。
麦考夫不急不缓地离开起居室。
当他踏入走廊,终是再也忍不住,伸手轻扯一下领带。
松开领口,深呼吸,将不属于凛冬的热意压制下去。
又加快脚步返回卧室。
麦考夫:没事。
只怪今天的衣服太保暖,让人心热,换一套宽松的家居服就好。
莫伦好整以暇地坐在软椅上。
拿起拜帖,轻弹一下,将它抛入表示已读的那只信盒。
不论莱恩是抱着何种目的登门拜访,这张卡片已经发挥另类作用。
*
*
12月26日,纽约的大雪暂时停歇。
融雪时更冷。
这种天气适合观看一部温度偏高的戏剧。
比如火山爆发,它带来的温度足够高。
「兰格剧院」的大热剧目《无夏之年的爱情》,演绎了火山爆发前后的爱情故事。
夜,19:30,观众们逐渐入场。
麦考夫购买了包厢票,他还准备了两只手持望远镜。
莫伦一起走入剧院。
这是她第三次进入19世纪的剧院。
第一次,「北方剧院」包厢的吊灯上藏了定时炸药。
第二次,「查尔斯游乐场」里藏了巨额资金的线索,引来杀手窥觊。
第三次,「兰格剧院」会有什么“特别节目”的吗?
莫伦问:“我看报刊记述了不少各地不同火山秀,室外室内,各有风采。您有实地观演的经验吗?”
上个世纪,1748年,意大利开始发掘被火山灰淹没的庞贝古城,现代火山学的研究逐步形成。
人们更观测到意大利的维苏威与埃特纳火山又活跃了起来。
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还导致地震频发。比如1755年,葡萄牙里斯本大地震,死伤惨重。
「火山秀」这一商业概念,随着对天灾的观测渐渐兴起。
毁灭带来的震撼感与求生欲,让大众对末日题材故事着迷。
人为模拟火山爆发的舞台效果,营造身临其境感,让「火山秀」成为西方观众偏爱的戏剧桥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