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随便逛逛。
在这年头的首都大学里,文物爱好者协会算是一个很小众的社团,里面百分之九十往上的成员都是考古系的学生。
穆绵一个经济系的混在里面,刚开始属实是吸引了不少注意。
面试的学姐以为她只是单纯好奇,想了解了解。
问起来才发现,跟有些新生比起来,穆绵懂得真不少,还认真问过她怎么没报考古系。
对于这个问题,穆绵早在填志愿的时候就认真考虑过,以前跟着杨老师和何老师学习纯粹是因为当时差点把好好的鸟食罐当成废品扔了,再加上那会儿闲得没事儿。
但说要把这当成大学专业,甚至以后工作内容的话,她倒也没有喜欢到那种程度。
简单总结起来就是,有兴趣但不多,没有到热爱的程度。
不过以前在大队的时候,穆绵也是切切实实认真学习了的。
具体表现在,协会每次组织的学习活动,她都能完全参与进去,能跟着唠几句,不会像听天书一样听不懂。
一学期过去,穆绵在协会里也交到了三五好友。
这次约她的同学叫李丹琴,是考古系大一新生,今年二十岁,首都本地人,家里有长辈在文物商店工作,算是从小耳濡目染长大的。
协会那么些人里,穆绵跟李丹琴最合得来,因为这也是个有事没事儿就喜欢去废品站扒拉的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臭味相投了。
七月八号是个礼拜六,考古系考试结束的时间跟穆绵她们系一样,都是昨天下午考完最后一门。
两人约好了,今天上午李丹琴来安奉胡同找穆绵。
八点过的时候,李丹琴出现了大门口,十一这会儿正趴在门后的树下打盹儿。
李丹琴有点怕狗,一见大黑狗杵那,她便没敢往里进,站门口喊了两声,“穆绵,穆绵,你在吗?”
她声音不小,穆绵自然听见了,扯着嗓子回:“在在在,马上就来!”
老太太探了头出来,见小姑娘不敢进来,喊了十一一声,十一乖乖挪了个位置。
老太太朝李丹琴笑了笑,“小琴是吧,快进来坐会儿。”
李丹琴见狗走远了,迈着脚步进屋,“奶奶好。”
老太太笑眯眯的,“好好好。”
穆绵背着包风风火火地从屋里出来了,后面还跟了西西。
小姑娘也想跟着去玩儿,穆绵自然是依了她。
西西这次期末考试考得挺好,成功拿到了班里第一名,虽然只比第二名多了零点五分,但零点五分也是分呐,总分加起来就是比第二名高,可给小丫头骄傲坏了,这几天走路都蹦蹦跳跳的。
穆绵看向李丹琴,“要不要喝点水坐会儿?”
李丹琴摇头,“不用不用,出门的时候喝过了。”
两大一小跟老太太招呼一声后便出门了,三人沿着胡同边走边随口唠着。
李丹琴:“怎么就你奶在家呀?”
穆绵:“我嫂子也在,她在屋里忙。”
聂思慧早在没放假前就给自己找了个挣钱小生意,她有一个交好的同学家里有点橡胶厂的关系。
聂思慧就从同学那里低价拿了一些橡皮筋,没有任何加工,黄不溜秋一根的那种。
她手巧嘛,可会做东西了,就想整点发圈出去卖。
这主意还是穆绵出的呢,毕竟家里弄吃食的已经有好几个了。
严格来说,这发圈小生意算是姑嫂俩合伙,穆绵眼光好,给设计了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款式,好看得很,都是市面上暂时没有的。
光是图纸画出来就深得西西喜欢,直呼她以后要一天换两根,一个月不重样!
眼下,三人闲扯着,没一会儿就走到了公交车站。
她们要去西城区,离这边还是有点远的,公交车要五十多分钟。
等穆绵她们下车已经快九点半了。
这个年头,古玩市场根本还没有成型,这边其实是一个旧货市场,因为有一个文物商店开在这儿的缘故,有些从村里收完瓶瓶罐罐的人便喜欢来这边支个小摊。
穆绵上辈子有听说过这地儿,首都很知名的古玩市场之一。
现在这不算大的巷子里,只有零零散散的一些人,支小摊的也没几个。
西西很稀奇地东张西望,小声问道:“这些摊子上真有古董吗?”
李丹琴笑了声,“有可能有,但得有大运气才行,或者眼力顶顶好。”
捡漏这种事情,真不是一般人能遇到的。
西西立马道:“我姑运气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