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月今人 (上)

过冬,又是一年的春和。这一年,苏青瑶提前修满学分,开始做毕业论文。同时,她受闻先生推荐,去到云南省立第一中学当教员,教国文。学校距离联大宿舍太远,苏青瑶就住到了那边的教员宿舍。

课程大多安排在上午的第一、二堂,苏青瑶上完课,会在办公室做教案和准备毕业论文。

一间办公室里有四五名教师,大多已婚。其中一位教英文的教员,姓郭,是单身,知道苏青瑶也是独自一人后,总要坐到她对面吃午饭。苏青瑶不想闹僵同事间的关系,只得有一句没一句地敷衍。他问她的父母,苏青瑶含糊地说在上海。他又问苏青瑶是一个人来昆明求学。苏青瑶干涩地“嗯”了一声。

郭教员叹息,带了点怜惜的口吻说:“你这样一个独身的女人。”

苏青瑶抿唇,礼貌地微笑道:“你也是一个独身的男人。”

“这不一样。”

“我在努力让它变得一样。”

郭教员听闻,哈哈笑,或许是觉得她很幽默。

这样教了几个月,苏青瑶逐渐跟学生们混熟,常给他们带鸡蛋果、软糖之类的零嘴作为奖励,授课之余,会为他们读一些通俗小说解闷。学生之中,有一位女学生,叫王欢,同学都管她叫阿欢。她是极用功的学生,笔记一丝不苟,班里的同学也很服气她。

苏青瑶每次讲故事,她都会腰杆笔直地听,有时,没能讲完,她便会在放课后蹑手蹑脚地凑到苏青瑶跟前,问能不能把书借给她,让她能继续看后面的故事。苏青瑶自然答应,便让她每日放学后,到教员办公室继续读。

自此,每到黄昏,学子们拎着书袋,跑跳着冲出学校。阿欢就会怯怯地敲响房门,走进办公室。苏青瑶会泡一壶淡到尝不出味道的凉茶,看一旁的阿欢读书。

她有时忍不住想,就这样在昆明呆一辈子,教书到老,也不错。可有时,她看看阿欢认真的模样,又会怀疑自己真的能为人师表吗?我的能力、我的性格、我不堪的过往……但随着阿欢的读书笔记越写越多,苏青瑶的心渐渐静下来。她想,不管怎么样,只要她认真仔细地教,踏踏实实地教,就可以了。

然而,有一日,阿欢合上书本,如往常一般,同苏青瑶道别。苏青瑶送她出校门,她却告诉她,她以后不来了。苏青瑶很诧异,问她为什么。阿欢说:“我要成亲了。”

“怎么会?”苏青瑶心口疼胀。“你还小……”

阿欢摇摇头,长辫子在身后来回甩。“苏老师,我已经十六岁了。”

苏青瑶眼前一花,恍惚间,她看到一个模糊的影子浮现在阿欢身后,也是十六岁,也扎着长辫子,只不过她更矮小、更瘦弱。苏青瑶眉头抖动着蹙起,仔细看向虚影,她看清了,那分明是自己的脸。苏青瑶打了个冷颤,一时间,许多年前的声音再度逼到了耳畔,在责怪她:“你已经十六岁了,家里供你读完了中学,还不知足吗?徐先生人品好,也会对你很好,你现在太小,你不懂,你长大以后就明白了,人不能什么都要……”

“铛——铛——铛——”

学校打起晚钟,叫回苏青瑶的神思。

她定睛一看,阿欢拎着书袋,已经在黄昏下走远。

苏青瑶失魂落魄地回到寝室,彻夜未眠。

翌日上班,她将这件事告诉校长。校长怀揣教书育人的理想,从戊戌变法一路走来。他得知后,将教员们叫到办公室,一起开会讨论。教员们各执一词。这个学生成绩好,读书刻苦,他们都清楚,也很惋惜。但女学生结婚与否,是她们家里的私事,教员贸然出面劝阻,会激起家长的反感,也会影响学校的声誉。

各方乱音之中,苏青瑶起身,说:“这样吧,这周末,我去做个家访。”

散会,校长将她单独留下谈话。他其实很犹豫,如果是父母打着、骂着,不许她读书,大家十有八九会想办法帮忙劝说,但成婚——成婚——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毕竟按乡下人的习惯,那孩子也确实到了成婚的年纪,学校出面插手,总感觉没理。

苏青瑶听着,不断地点头。

他的每句话,她都认可,很切实,很符合实际。

但是——

“校长,她难道是一条狗吗?”她轻轻地说。

老校长蹙眉,困惑地看向她。

“她还在读书,没关系;刚满十六岁,没关系;被父母包办婚姻,没关系;不了解未来的丈夫,也没关系;尽管她还是个孩子,以她的年龄、见识,不可能明白什么是家庭、什么是爱情、什么是责任,但这些都没关系。只要未来的丈夫给她饭吃,给她钱花,宠她、爱她,大家就可以当作无事发生,笑盈盈地在婚宴上说恭喜、恭喜!……难道她不是未来的新青年吗?难道她没有思想和自尊吗?难道——她是一条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