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巴山夜雨 (一)
一场噩梦后,徐志怀惊醒,所听到的第一个声音,即是重庆沙沙的雨声。紧接着,开门声传入屋内。徐志怀下床去看,原是沈从之下班回来。他左手拎一袋子冬梨,右手掸着蓝布大褂上的雨珠,油纸伞斜靠在门上,正往下滴水。
“怎么样?身体好点没?”沈从之把梨放到餐桌,问他。
徐志怀靠着墙壁,嗓音低哑地答:“还行。”说着,抽出一支香烟,递给他。
沈从之摆摆手:“早戒了。”
“怎么戒了?”
“想省点钱,家里要用。”沈从之坐到沙发上,腰深深弯着。“小玉去年上中学,花费更大了,父母二老上了年纪,身体也愈发坏了……好在因为中日开战,各地学校纷纷内迁重庆,叫我谋得了个中学教师的职务。”讲到这儿,他摇头,干瘪而苦涩地笑一声,继续道。“唉,这样讲,感觉自己实在是没良心,国土沦丧、同胞受难,我却在庆幸自己有了份体面的工作。”
“现在这时候,能保住自己就不错了。”徐志怀收回香烟。
沈从之只是苦笑,没作声。
他顿了一顿,又说:“对了,诗韵来重庆了,和她丈夫一起。”
“那个公司职员?”
沈从之点头,道:“还有他们的儿子。”
徐志怀握着烟盒,顿在远处,没答话。
心脏好似被一根柔韧的鱼线吊起,高悬半空。
“我跟她约了这周六,想一起吃顿饭,你要不要去?这么多年没见,当年大家也算是朋友……”沈从之继续说。“霜月,毕竟那件事已经过去十几年了,我想诗韵也……”
“没兴趣。”不等他说完,徐志怀转身,回了卧室。
沈从之没说出口的话哑在嗓子眼。
他抬头,望着徐志怀回屋的背影,长长叹气。
徐志怀合拢房门,一头栽倒床榻。
他想,他是绝不会去的,去了搞得像自己主动求和。但当年的事,他才是对的,他早说过,是周率典不肯听,他自己害死了自己,谁也怨不得,他没有任何对不住谢诗韵的地方!
窗外冬雨稀疏,长短不一的雨线,垂在灰绿的岩岑间,随山势流入山谷。在这茫茫的雨雾间,天、地、人、物,浑然失去界限,唯有西边天角掀出些许橙黄的光亮,想是太阳挪到了西方。
徐志怀出神。
渐渐地,他想起自己第一次见周率典,应当也是在这样一个潮湿的阴雨天。
民国八年的上海,刚刚入夏,便是梅雨连绵。
窄巷布满大大小小的水坑,积水反射日光,亮得吓人。徐志怀提着箱子,迈过这条明亮的河流。然而还未走到下榻的旅店,风云突变,雨哗哗落下。徐志怀顾不得太多,狂奔回旅社。跨过门槛,他头颈湿了一片,下身也被泥水打湿,唯有中间那一截算是干爽。
茶馆老板站在柜台后打算盘,斜着眼睛,拖拉着嗓子发出一声悠长的“伊——”接着说,“来住宿的学生?”
“是,麻烦开一个单间,”徐志怀手伸进长衫,摸出几枚银角子。
掌柜的拇指拨了几下掌心的银角子,说:“来考试的学生太多,没有单间了,合住行不行?”
“几个人合住?”
掌柜竖起两个指头。
徐志怀稍一思索,点头:“行。”
掌柜也不多话,收了钱,招手让他跟上自己。他将徐志怀带到一间平屋前,敲两下门,“吱——”,一名青年人开了门。
他与徐志怀年纪相仿,穿一身织锦缎海崖纹的长衫,头发蓬乱,容貌意外的俊秀,活像话本里进京赶考时,会遇见狐妖投怀送抱的书生。
对方露出牙齿,笑吟吟问:“王掌柜,有事?”
适逢上海各个大学招考,前来住宿的学生太多,掌柜并无多少殷切的服务意识,指着徐志怀,同那名年轻人介绍完情况,留下一把钥匙,走了。徐志怀进屋。一间平房,前后两扇纸糊的窗户,左右两边各一张床,中间拉一道被虫蛀了的竹帘作为隔断,又各自给了一个书桌,桌上一盏油灯。他没多说话,放下手提箱,开始铺床。
那年轻人却拿了两个枇杷,走过来,自报家门道:“敝人姓周,名率典,字常法,江西吉安人。同学贵姓,台甫?”
徐志怀头也不抬地答:“徐志怀,字霜月,宁波人。”
“听王掌柜说,你也是学生?来上海考哪所学校的?”说着,对方要把枇杷递到他手上。
“南洋公学。”徐志怀指向书桌。“放那里就行。”
周率典眼睛亮起来,围在他身边问:“什么系?”
“电机工程。”
“巧了巧了,我也打算考南洋公学的电机工程,”周率典道。“说不准我们以后会是同学呢。”